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伤的世界(第2页)
然后,几家命妇们入宫,逐次劝说。
只要结果是好的就行!
“至少姑后,也是爱六哥的。”向太后在心中默默说道。
开始想要维护大局了。
晚唐的北衙宦官们,凭借神策军,动辄废立天子,甚至羞辱天子。
天子亲临开封府,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话里话外,都拿着当年的赵世居一案说事。
但向太后不会知道。
这是下面的人,没有把她的孩子放在心上,更没有真正尊重她的孩子。
那位姑后就动摇了。
她很清楚,上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在什么时候?
晚唐!
她都牢牢的闭住了嘴,不和人说,也不告诉外人。
而向太后的选择,赵煦其实也早就能猜到了。
然而,在赵煦面前,她不愿意说这些事情。
哪怕她和是那位太皇太后在赵煦即位前后,闹出了很大的矛盾。
不过……
但,要是向太后心里面没有气,这是不可能的。
她是个很在乎体面的人。
向太后从小读书,自也读过史书。
此时若出现大案,恐伤娘娘圣德云云的理由一说。
却有人想构陷天子身边的近臣!
这是窥伺神器,窃弄权柄。
这都是血的教训!
所以,向太后在庆寿宫里,甚至当面和姑后,为了这个事情争执过。
终于,等韩、吕二人三度入宫的时候,姑后的立场就完全偏转了。
姑后的态度,再次软化。
然而,在赵煦想废太皇太后的时候,向太后却站了出来,坚决捍卫了太皇太后的身后名。
这才是赵煦没有在绍圣时代废掉那位已经谥号宣仁烈圣皇后的高氏的决定性因素。
在上上辈子的赵煦记忆里的太后,体面,是一个贯彻了她一生的词汇。
做皇后的时候,她很体面。
所以,宁愿躲在坤宁殿不出来。
只在赵煦父皇病重、驾崩期间,出于自保,联络宰执、大将,一起把赵煦扶到了帝位上外,她一直规规矩矩。
当太后的时候,也很体面。
元祐、绍圣、元符十几年的时间里,除了出来干涉了赵煦要废太皇太后外,一直安静的在保慈宫中吃斋念佛。
等赵煦暴毙后,她还是很体面。
除了因为害怕朱氏的地位提升,影响了她自身的切身利益,而出手干预了帝位,选择了赵佶那个混小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