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558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第2页)

 别人怎么看不知道。

 高泰

明看了,是心惊胆战的。

 新的南下快速通道,加上新的进入大理国的商路。

 宋庭的小皇帝还特意来问他——你走的那条路啊?好不好走?有没有问题?

 这是什么?

 威胁!

 赤裸裸的威胁!

 高泰明能怎么办?只能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回禀陛下,外臣一路走来,曾多蒙沿途上国官吏关照!”

 “更曾为上国融州与鼎州知州等带领,参拜过孔庙,游览了州学,也拜过佛陀……”

 说着,高泰明就闭上眼睛,回忆起了这一路上的见闻。

 他这次带队出使,过了柳州后,途径地方州郡的官府的热情一下子就暴涨起来。

 在融州和鼎州,当地地方官甚至热情的带他参观、瞻仰了当地的孔庙和州学,在听说大理崇佛后,还带去了当地香火最鼎盛的寺庙进香!

 更曾问他:我朝文教如何?

 当时,高泰明就已经有些畏惧了。

 你们在这些地方设立州郡才十几年,设置流官、编户齐民的时间就更短了。

 现在你们跑来问我:我朝文教如何?

 几个意思?

 告诉我,你们的刀子很厉害?

 问我怕不怕?

 呵呵!

 高泰明早已看穿了这一切,所以一路他都是非常礼貌。

 尤其是当他知道,十几年前,宋庭为了打通这条道路。

 那个叫章惇的重臣,曾经在这些地方,一边屠戮,一边怀柔。

 曾杀的一条河都被尸体堵塞、断流,甚至吓坏过一个地方官,吓得对方和宋庭告状——快把这个疯子调走,再杀下去,人都要被杀光了!

 高泰明就更加礼貌了。

 没办法!

 人家刀子确实很厉害!

 而且,刚刚才示范过一次——交趾也是雄踞一方,不比大理弱的大国了。

 但,却被宋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可高泰明不会知道。

 他沿途所见的那些文官的作为,纯粹只是太想进步了!

 这些地方的官员,大都是选人。

 而且,因为所处偏僻,人口稀少,基本也就剩下个文教的政绩可以搞了。

 但问题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建立州学,推广文教,可上面的人不知道啊!

 而高泰明的出现,对这些人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了。

 可不得逮着他薅?

 就希望可以震撼一下这个大理使臣,然后让自己的名字直达天听。

 而赵煦更是单纯的只是在拉家常,转移话题好方便puA罢了。

 可问题是,高泰明自己心里面有鬼,看什么都觉得有人在害他,难免疑神疑鬼。

 而赵煦的话和态度,更加重他内心的焦虑。

 赵煦听着,对大宋在湖南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情况,也有了些兴趣,便问道:“以卿之见,融州、鼎州等地州学文风如何?”

 高泰明回忆起自己所见的州学。

 虽然学生看上去也就那么百十来个。

 但那朗朗读书声,却迄今都仿佛在他耳畔回荡,而他现在又急于对宋庭的君臣表示恭顺,连忙拜道:“奏知皇帝陛下,以外臣之见,融州、鼎州等地州学,学风鼎盛,圣人之教充溢其中!”

 赵煦听着,满意的点头,深感面子上有光。

 正好,他缺借口奖赏一下王子韶这个听话的大臣,正好王子韶今天也在殿上,于是打算给他一个发挥的机会,便看向王子韶的方向,问道:“吏部,融州知州、鼎州知州都是谁?”

 王子韶闻言,连忙持芴出列,拜道:“奏知陛下,今融州知州乃是张敏,治平进士,鼎州知州则是王奂,则熙宁进士……”

 “本官如何?”赵煦又问。

 王子韶答道:“奏知陛下,张敏本官洛阳判官,王奂本官应天府判官。”

 赵煦点点头,懂了,都是选人充任的知州。

 而大宋选人七阶四等,乃是晚唐到五代的州县幕职官发展而来。

 这些人的本官,除了最底层的判司薄尉外,一律都是从八品。

 但从八品之间的地位,却各不相同。

 这其中地位最高的是所谓的两使职官,两使职官里又分出三个不同级别。

 第一等就是三京、府判官、留守判官、节度观察判官。

 这两个知州就属于这一序列。

 算是选人爬到顶了!

 一般来说,每科进士的头甲,初授就是这个级别的寄禄官。

 而对那些在科举中,名次靠后的官员来说,要爬到头甲的那些人的位置。

 有时候可能是一生!

 范仲淹在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第七十九名,初授的就是选人最底层的判司薄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