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五百七十二章 交趾的命运

 至于李太德是真心还是假意?赵煦才不在乎呢!

 真心也好,假意也罢。

 只要他上了船,便由不得他了!

 于是,赵煦轻声道:「若交趾可如卿所言,从此洗心革面,幡然醒悟,朕自不吝嘉赏。」

 李太德立刻叩首表态:「交趾若能得陛下推恩,交趾上下必铭感五内,从此忠心陛下,不敢有二心。」

 对现在的交趾来说,情况确实非常危险。

 战争战败,损失惨重,国内民心动摇,士气低落,又背负着沉重的贡米任务。

 这小皇帝,北朝对外公开的宣传是——今年十二月,升龙节后,就将满十二啦。

 可同时他也知道,这才是现实。

 这些纸当然有价值。

 「这样吧。」赵煦微笑着,看向李太德,小手下意识的摩挲起来:「自来,藩国朝贡贡物,朕都会有回赐。」

 若他也能争取到这个条件……

 赵煦听着,微微一笑,对李太德的表演,没有半点意外。

 这些神臂弓,可也都是费了大力气打造的。

 「刀枪剑戟,以万计,箭矢五十余万支。」

 赵煦说着,看向殿上的燕援,问道:「燕爱卿,朕记得卿兄曾统计过相关数字,如今邕州武库,有多少甲胄、弓弩?」

 所以,李太德怎么会傻到,作茧自缚呢?

 这个时候,赵煦的年龄就发挥作用了。

 交趾是真的被打疼了,打怕了!

 李太德受到鼓励后,自然难免打蛇随棍上。

 这些老弓、旧弓,能在交趾的环境下,使用一年吗?

 李太德听完,却多少有些落寞。

 但拿到手里的,却只是些纸。

 赵煦见着李太德的神色,微有得意。

 那他回国后,必可直接取代李乾德那个废物!

 同时,他也将借这笔巨款,让交趾强盛!

 打不过北朝的宋国,灭掉占城,进兵真腊,轻轻松松!

 照样可以让交趾成为一个拥有数千里的广阔帝国!

 到时候……

 「奈何,这诸般甲器,皆大宋州郡百姓之民脂民膏。」

 或许还可以再找北朝算今年的帐!

 李太德听着,激动起来,忍不住问道:「臣斗胆敢问陛下,这稻米交子,如何发行?」

 这是阳谋!

 却根本不知,他正在踏上一条名曰买办的不归路。

 随着专一制造军器局内的克敌弓产量不断增加,旧的神臂弓将逐步被替换。

 他连忙拜道:「臣岂敢劳动陛下?」

 这很好!

 「若卿回国后,能率领交趾上下,尊奉朕教,安守本分,则交趾可安矣。」赵煦说着,就看向李太德。

 同样的年纪即位,同样的少年掌权,同样的即位后,就积极用兵。

 有了这些北朝的坚甲、强弩、利刃。

 那就是灾难了。

 李太德脑海中,闪现过一个名字——汉顺帝。

 再者,大宋现在有了更好的克敌弓,未来还会有火器部队。

 「自是一比一……」

 「最多只能给一半的价格。」

 对交趾这样的小国来说,确实是有些压榨的过分了。

 脑海中,此人的形象,莫名的和他在现代网络看到过的一个长着胡子的交趾人照片重迭在一起。

 现在就看对方能不能领会了。

 若能得到这批军

 械,那么足可打造一支精锐大军。

 还是老毛子的交互会的记账卢布套路。

 燕援立刻出列恭身禀报:「奏知陛下,臣兄曾奉诏,统计邕州武库所存甲胄、弓弩、刀剑……」

 交趾,就是他的第一个牺牲品。

 「朕命广西有司,设置‘安南稻米交子务\",以交趾稻米为本,发行稻米交子。」

 在现代留学,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最暴利的行业就是军火!

 他也一直,想要将大宋的军械,卖去各方,以攫取暴利。

 有了这样的利器相助,交趾军队定可反推回去。

 区区神臂弓,还是旧的、淘汰掉的二手货。

 「卿且起来说话。」耳畔出现了小皇帝的声音。

 任何一方撕毁,都可能招来宋军讨伐。

 交趾人拿到手里后,当然会选择花掉。

 说着,他就眼巴巴的看向那殿上端坐着的小皇帝。

 哪怕修缮过后,使用年限,也是有限。

 这可是你们主动要求的。

 从而使其变成一个专一生产稻米的国家。

 李太德听着,心中已是狂喜!

 要知道,本来交趾国内都已经认栽了。

 赵煦继续说道:「然而,稻米交割,若是用钱帛,朕恐运输艰难。」

 这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他怎不懂?

 宋军真的过了富良江,那交趾国真的要亡了。

 同时,其流通范围,也是主要在开封府。

 李太德赶忙拜道:「臣恭听陛下教诲。」

 占城、真腊两国或许会摄于大宋的威慑,真的做到谈判桌上来。

 这十几年来,李乾德连个女儿

都生不出。

 广西就不行了,监管不到!

 只能用笨办法,采用记账卢布的方式,点对点的发行稻米交子指定用途。

 因为,他已将交趾视作他的私产。

 也难怪,那个叫吕嘉问的宋朝大臣,会认为自己的少主,马上就要满十二岁,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了。

 现在,既然能找到交趾这个客户,那赵煦当然也想要卖一个高价。

 「果然是一脉相承!」

 「沿边各路,常常上书,请求朕拨弓弩,甲胄……」

 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但,若北朝不干涉他的行为呢?

 李太德战战兢兢的拜道:「奏知陛下,臣兄确无子嗣……但,佛祖保佑,将来定能诞下子嗣。」

 「臣回国后,一定谨记陛下教训,教导臣下,尊奉中国,安守本分。」

 再算上一百万石稻米的和买数量。

 至少北朝肯放开限制允许他从北朝采购甲器。

 李太德咽了咽口水,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届时,中国衣冠,将消失于安南故地;圣人文章,从此不复出现于南海故郡。」

 并使其绑定在这条赛道上!

 这才是赵煦要做的事情。

 「稻米价多少,就予多少价值之交子。」难怪北朝的宋人,欢欣鼓舞。

 「不过,若是卿愿意,朕还是愿将贡米作价的。」

 这才有了他的入朝汴京。

 「臣斗胆,恳请皇帝陛下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