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五百八十六章 战争中的各方(第3页)

 否则,南蛮从陕西来攻,北虏自贺兰山而来。

 大白高国亡矣!

 不过……

 “北朝如今正用兵高丽,他还有余力,干预我朝吗?”梁太后问着田怀荣,也是问着自己。

 党项人,自然不止只派一个使团出门打探风向。

 而是两个。

 一个去南蛮,一个去北虏。

 分别打探这两个大国的动向,以为自己的行动,做好情报准备。

 这是党项人的智慧。

 每当用兵,都是如此。

 景宗立国之战,就是这样的——先遣使入贡,探知南朝虚实,做好了一切准备。

 同时,也遣使去北虏,卑躬屈膝,求得了北虏的默许。

 这才有好水川、定川寨和三川口三大捷。

 田怀荣哪里能回答这个问题?

 只能低下头去,默不作声。

 梁太后也知道,这个问题田怀荣是回答不了的。

 于是,吩咐左右,道:“立刻遣人去黑山威福监军司,命监军处则,派人密切打探北朝西京大同府的虚实。”

 防人之心不可无!

 必须确定,北虏没有精锐在大同。

 否则,一旦大白高国精锐都在横山、天都山,北虏忽然从大同派出精锐骑兵,直插贺兰山。

 一旦突破贺兰山,兴庆府就暴露在其骑兵的马蹄面前了。

 ……

 一座座浮桥,出现在了大同江上。

 无数的辽国兵马,正通过浮桥,渡过大同江。

 远方的高丽西京平壤,已经被团团包围了。

 大辽东京留守、榻母城节度使、北院枢密使耶律迪烈骑在马上,指挥着后续兵马、辎重,通过大同江。

 自出兵以来,辽军势如破竹,只用了半个月,就已突破了高丽人在边境上建立的长城。

 如今,更是直插其西京平壤。

 平壤城的高丽守军,在野战失败后,就已经龟缩在城中。

 但,耶律迪烈相信,平壤城是坚守不了多久的。

 假若没有援军支援,高丽西京平壤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耶律迪烈明白,拿下平壤只是这场战争的开始。

 因为,继续向前辽军就要面临和之前多次对高丽战争一样的问题——漫长的补给线,还有高丽人,利用山道、小路、密林不断袭扰。

 所以……

 耶律迪烈在率兵渡过鸭绿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给他的部下下了死命令——擅自劫掠者斩,袭扰民众斩,无故伤人者斩!

 虽然,这些命令的用处并不大。

 但至少,不能出现大规模有组织的烧杀抢掠。

 因为这样只会把高丽人逼到大辽的对立面。

 所以,这次出征,耶律迪烈带了一大批的燕地汉人士大夫文人。

 让这些人来协助大军,收拢民心,安抚豪族,拉拢士人。

 让高丽人知道——大辽,不是夷狄,也是衣冠之国,圣人礼仪之邦。

 正想着这些事情,远方的一骑轻骑,就飞速而来,到了耶律迪烈面前,翻身下马,拜道:“奏知相公,天子闻相公已过大同江,大喜,已遣使来贺,并带来了圣旨旨意。”

 耶律迪烈连忙问道:“天使何在?”

 那人答道:“正在来此的路上。”

 “快为老夫准备香案!”耶律迪烈连忙吩咐起左右,他本人则回到军帐之中,开始沐浴更衣。

 半个时辰后,来自南京的大辽天子使者,捧着一封帛书,抑扬顿挫的念着来自南京城的旨意。

 耶律迪烈听着,却越发的不安。

 因为,天子的旨意,太荒唐了!

 在听说,他已经率部突破了高丽长城,在野战中击败高丽王派来的大军后。

 南京城的大辽天子,居然给他了一个期限。

 须在今年十二月七日之前,兵临高丽都城开京!

 耶律迪烈一听就知道,这是政治任务!

 因为,十二月七日,是南朝小皇帝的生辰。

 届时,大辽天子将遣使道贺。

 显然,南京城的天子,又犯了老毛病了。

 耶律迪烈听完了旨意,面朝南京方向,拜了四拜,然后站起身来。

 “未知是何人在陛

下面前,进此谗言?”耶律迪烈瞪着眼睛,问着那个来传旨的内臣。

 后者战战兢兢的答道:“老相公有所不知。”

 “今年南朝答允与我朝的三百万贯交子,在上月就已经耗尽。”

 “朝中正在议论,与南朝谈判,增加交子印刷量。”

 “故此,需要王师在战场上,表现出足够的威慑力。”

 “以此震慑南朝。”

 却是耶律琚将他在汴京城看到的御龙第一将凯旋、阅兵、献俘的事情,添油加醋,派人回去报告了南京。

 然后,南京城的辽国君臣,就受到刺激了。

 于是,也想要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来震慑南朝。

 毕竟,这可是关乎到每年三百万贯交子的国用。

 同时还关乎着,扩大交子印刷量这个所有人都关心的大事!

 一年才三百万贯?根本不够花啊!

 于是,怎么说服南朝增加交子印刷量,就成为关键了。

 还有比一场摧枯拉朽的大胜,更有说服力的吗?

 而之所以选十二月初七。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是最适合谈判的时间点。

 耶律迪烈听完,神色无比凝重起来,良久才道:“请天使转告陛下。”

 “老臣尽力而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