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645章 宋夏交子(第2页)

 让辽人好好尝尝,高丽的暴风雪的滋味!

 刑恕说完就立刻起身,跪下来拜道:“陛下,西贼此乃挟北虏以讹我大宋,臣窃以为,此三条一条也不可答允,不然后患无穷!”

 这三个条件朝廷要是答应了。

 别说舆论了,御史台的乌鸦们就要受不了了!

 谁肯受这样的耻辱啊?

 这叫什么?

 西贼不胜而胜,大宋不败而败!

 当政诸公,更是不会有人敢点头的。

 当年,辽人逼迫大宋割让瓦桥关以南三百里之地的故事可殷鉴不远。

 当年负责做这个事情的韩缜,到现在都在被士林舆论鞭笞——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韩缜只是代先帝受过。

 可谁叫这事情是他做的呢?

 于是,在司马光去世,张璪出知,韩绛也将要致仕的今天。

 尽管韩缜韩玉汝是绝对有资格再次拜任执政甚至宰相的人选。

 但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出现在候任执政、宰相的名单里。

 汴京瓦子里,开的新任执政、宰相赔率,连蒲宗孟、邓绾这样声名狼藉的人都在韩缜之上!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西夏人真的请动了辽人下场,大宋也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谁答应,谁就等着政治死亡,声名狼藉吧!

 赵煦轻声道:“西贼无耻,谁人不知?”

 “卿去转告西使,朕也对其开出三条条款!”

 “但是,朕的条款,不可更改一字!”

 说着,他就站起身来。

 “其一:两国就此罢兵,各依元丰八年边境,各守其土,但夏人需送遣从元丰三年开始,为其掳之大宋沿边军民!”

 这一条其实只是政

治正确的提法。

 因为,每次宋夏议和,都有类似的条款——各遣逃亡、被俘军民,各守边界。

 但两国从来都只是象征性的遵守一下。

 然后就当没有这一条了。

 去年宋夏议和,墨迹未干,宋夏两国边境的守军就已经撕毁了条款。

 熙河那边更是明目张胆的开始抢人。

 “其二,本着互相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大宋如允西夏青盐进入陕西等路,则西夏当允大宋食盐,行销西夏诸州!”

 来,开门,自由贸易!

 让你们见识一下,大宋海盐的威力!

 你们西夏是产盐,青盐更是质量上乘,价格也很合理的盐。

 但现在的大宋,可是在大规模晒盐。

 大量海盐跟海鱼干,直接冲进淮南路、京畿、河南府、京西等路。

 把淮盐和池盐都已经冲的生活不能自理了。

 毕竟,别人卖盐,只是单纯的卖盐。

 可登州和明州的商贾卖盐,还赠送海鱼干。

 两者谁的竞争力更强毋庸置疑,无须多言。

 “至于边境榷市增开?朕原则可以同意!”

 “可允在定西城、兰州及会川,增开三榷市。”

 增加、减少或者禁绝边境贸易,一直以来是大宋用来制衡对手甚至挑起战争的手段。

 效果很好!

 无论是西夏还是吐蕃,都会忌惮于大宋打出贸易断绝牌。

 因为,这两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依赖于边境贸易。

 特别是丝绸茶叶贸易带来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