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太学教导主任程颐(第3页)

“然其本官不过承务郎……”

“国子监司业,朝廷之制,非朝官以上不可为!”

准确的说,必须是从六品以上,也就是朝奉大夫以上的朝官才能充任。

区区承务郎,不过是京官的最底层。

“比如说,权发遣试国子监司业!”

元丰新制,增加了行、守、试的官员头衔。

“此外,程说书,也非是一般官员。”

“其无心功名,醉心于教化……”

“朕以为,程说书充任国子监司业是可以的。”

“何况今日太学之乱象,也需要程说书这样清正、有名的鸿儒来矫正一番!”

陆佃一听,顿时噎住了。

太学有好的方面——一切都靠考试。

从外舍生升内舍生,再从内舍生升上舍生。

都是依靠考试,一场场考出来的。

比如外舍生每个月都必须参加由太学博士主持的考试,称为私试。

朝廷每年还会专门遣人来组织两次考试,称作公试。

第一场考经义,第二场考策论。

公试的制度,照抄科举,采用弥封、糊名、锁厅等办法。

等到年终,由太学博士综合全年外舍生在私试和公试上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然后上报最优秀的一百人名单。

基本上这些人就是下一年的内舍生了。

内舍升上舍也是如此。

总之就是一切凭实力,看成绩说话。

但问题也恰在这里!

除了类似宗泽这样,天子亲自插手的个例外,太学一切都靠考试,看成绩说话。

在这种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情况下。

太学生们对成绩的敏感,使得他们总是瞪大了眼睛,盯着其他人,动不动就怀疑对方舞弊。

而太学的教学方法,又是由太学生自选五经之一学习。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太学的教谕们,那些直接面对学生的老师,根本不敢和他的学生有什么太过亲密的接触。

因为一旦走的近了,万一对方考试考的好。

就会被人怀疑串通舞弊。

就得自己证明自己真的只吃了一碗粉。

在这种情况下,叠加新旧两党的对立。

“官家都知道?”

“也是……”陆佃在心中想着:“当今官家,可是全盘接收了先帝探事司逻卒……”

“太学内部发生的事情,岂能瞒过他?”

就是……

他倒是乐意见到程颐丢人!

可问题是,一旦程颐丢人,那他作为举荐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特别是对那些得罪过他的人,真的是能一直记一直记。

没办法,他只能道:“陛下圣明!”

“臣早闻伊川书院程正叔之贤名!”

“太学诸生,正该当有这样一位当代鸿儒执掌教鞭!”

国子监司业,管的就是学规和学生的个人品行。

这么一个固执、迂腐的人,来当国子监司业……

陆佃感觉,恐怕要出事。

赵煦听完陆佃的表态,顿时笑起来,道:“先生所言,朕深以为然!”

给程颐安排到太学。

这既是赵煦的报答——程颐这个人,在政治上的野心不大,他最喜欢的就是做教育工作了。

正好,太学的太学生们,也需要一个严厉的教导主任来好好管一管。

同时,太学周围的那些红栀灯也太多了。

虽然说,国朝士大夫们狎妓是传统。

但这些太学生们,却吃着赵煦的,用着赵煦的,还拿着赵煦给他们的钱去票,却不给他做贡献,这就忍不了。

当然,赵煦安排程颐来太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借程颐的名声来推行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说,将术算一道,纳入到太学考核成绩里。

像这种事情,别人是推不动的,就算想推,在面对阻力的时候也会退缩。

所以,只要让程颐认定,术算纳入太学考核就是圣人之道,也是天下正道。

那他就会死磕于此!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