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六百九十二章 叶康直的关系网(第2页)

 文彦博见着,清了清嗓子,道:“诞哥儿,是不是心中有疑惑?”

 包绶点点头。

 文彦博的眼睛,在程颐和黄庭坚身上扫了扫。

 程颐依旧是老样子,不苟言笑的模样

,但看得出来,他也有着疑惑。

 但黄庭坚,却显然和包绶一样,有些不太明白,甚至是不敢置信

 考虑到在坐的这三個人,不是他看重的女婿,就是故人之子、他喜欢并提拔起来的年轻人。

 同时也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和声望。

 文彦博于是道:“此事,自有人处置手尾。”

 “老夫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老夫若硬要凑这个热闹,说不定,还会被人嫌弃多管闲事呢!”说着,文彦博就自嘲的笑了起来。

 程颐问道:“敢问太师,可是张节度和苏省佐?”

 今日缴还词头的人里有苏辙,而苏轼、苏辙兄弟谁都知道,背后有张方平、苏颂保驾护航。

 而程颐知道,如今,文彦博和张方平这两位元老互相不对付。

 甚至可以说,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

 文彦博笑道:“算是吧!”

 “但只对了一半!”

 他用着一副戏谑的口吻道:“三位郎君且看吧!”

 “有好戏看喽!”

 冯京在这个时候,适时的解释:“那叶康直,并非易与之辈!”

 “也是有人保的!”

 说着,冯京就把玩着酒杯,这被时人称作锦毛鼠的元老,对国朝故事和旧年的朝堂格局,无比熟悉。

 黄庭坚听到这里,心念一动——他可是苏轼的迷弟。

 而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爱屋及乌,他对苏辙也是相当关心的,于是问道:“还请节度赐教!”

 冯京笑眯眯的眯着眼睛,道:“鲁直就静观其变吧!”

 “那叶康直,不过寒素出身,却在不过十八年间,从选人一跃而入待制……岂是等闲之辈?”

 “依老夫之见啊……”

 “便是张安道,这次恐怕也未必保得住苏子由了!”

 他和文彦博一样,对这种能让张方平这老匹夫焦头烂额的事情,非常期待!

 已是搬好了小板凳,煮好了茶汤,就等着看戏。

 黄庭坚愕然:“节度……”

 “请恕下官愚钝……”

 “那叶康直,奴事李宪……这可是犯了国朝大忌!”

 “谁能保得住他?”

 “还能……还能……让曾、苏两位舍人遭难……”

 这是他无法理解的事情。

 冯京呵呵一笑,道:“鲁直如今在崇文院为官……”

 “崇文院内,馆藏着历代官家的御笔以及大臣奏疏、官员档案……”

 “鲁直若是有空,不妨多看看这些东西,看得多了,对鲁直将来仕途,必然大有裨益!”

 黄庭坚还是一头雾水,但他知道,答案或许就藏在崇文院内。

 而且,这个答案一定是公开的,而且一定曾在朝堂上讨论过。

 且,就在文太师和冯节度两位元老在朝的时候。

 考虑到叶康直的年龄,直接可以锁定在治平到熙宁初年这段时间。

 并且,黄庭坚可以确定,当年,叶康直这个名字一定在朝堂上被讨论过。

 所以,这两位元老才会有这样深刻的印象,才会在之后,态度发生翻转。

 并且,他们还认定,苏辙这次要遭重!

 就连张节度和苏省佐这两位苏辙的长辈,恐怕也未必护得住苏辙!

 黄庭坚想到这里,心中已经大概猜到了答案。

 但他还需要去崇文院中寻找当年的文牍!

 可是,崇文院内的文牍,如山似海。

 即使当今天子,下诏命崇文院,按年日月分门别类,并依人、事归档,但想要从其中数以千万计的文牍,找到答案,依然是一个艰难的事情。

 但黄庭坚知道,自己必须找到。

 因为,这事关着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前途!

 ……

 夜深了。

 韩绛的府邸中,却出现了一位访客。

 “令绰啊……”

 “真是稀客!”

 见到来人,韩绛也吃了一惊,将其带到自己书房。

 来人,跟着韩绛,进了书房,就拱手拜道:“还请相公帮我!”

 韩绛立刻扶起对方:“令绰,你我两家交情,何须如此?”

 来人,正是当朝的礼部尚书曾孝宽。

 其与吏部尚书韩忠彦,并为当朝六部尚书中的二代。

 曾孝宽的父亲是曾公亮,曾公亮和韩绛的父亲韩亿是好友,两家人不仅仅是世交,也是政治上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