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都怪陈胜吴广开源(第3页)
哪怕,现在的所谓的纺织作坊,实际上根本算不得工业。
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机器半手工生产。
但其生产力的进步,所带来的乘数效应,也不是小农社会能够抵挡的。
用现代的话说,这是降维打击!
而在同时,赵煦也注意到了随着大量綀布涌入市场,市场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
这也可能导致价格踩踏,造成綀布价格崩盘。
从而可能刺破本已开始繁荣的纺织市场泡沫,造成一场中古的经济危机。
赵煦怎舍得现在就刺破这个泡沫
所以啊,从六月开始,在察觉到市场不对劲后,章衡控制的户部,就在赵煦的遥控下开始出手,在市场上收购綀布,以控制綀布价格,如今户部已经在市场上收购了不下十万匹的綀布,以稳定綀布价格。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时候,想要支撑綀布价格,就必须给正在不断兴盛的纺织业,找到一个市场。
一个可以倾销产品的市场!
暂时来说,这个市场,不能是大宋的州郡。
因为,一旦廉价的工业产品,冲入这些市场。
赵煦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起义!
而且是赵官家们最害怕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赵煦只是想了想,国初在蜀地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忍不住的浑身发凉。
那是一场被铭刻于每一代赵官家心中的梦魇!
从起义爆发到被镇压下去,不过两年时间。
但,就是这两年,王小波、李顺这两个农民起义领袖,就给每一代赵官家,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自晚唐以来,因战乱而避难进入蜀地,苟延残喘的世家门阀余孽,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一点不留。
王小波、李顺之后,天下再无门阀世家。
同时,王小波和李顺,还将在蜀地存续了数百年的‘旁户’制度,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因为王小波、李顺给赵官家和天下地主们,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所以大宋朝廷至今将蜀地,视作一个‘需要统战’的地区。
比起东南六路,大宋很明显对蜀地的民心、民生情况更关心。
每一代赵官家,都会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蜀地,这成就了仁庙之后,蜀地的经济文化繁荣。
没办法!
王小波、李顺来过啊!
有了王小波、李顺的前车之鉴,赵煦怎能不怕不担心
想到这里,赵煦就忍不住暗自心叹:“都怪陈胜吴广开源!”
千余年前,大泽乡的那一声怒吼,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反抗精神。
平日里,别看农民们一个个忠厚老实,可以被地主官僚们当成牛马一样压榨、奴役、剥削。
可,一旦有人,让他们活不下去。
那么,陈胜吴广开源后的反抗精神就会被唤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甚至还有更可怕的东西,来自远古的怒吼也将重新在人民嘴里被呐喊出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赵煦每每只是想起,起义的农民,拿着各种兵器,杀到汴京城下,誓要将他和他的子孙统统砍了的景象,就毛骨悚然,遍体生寒。
所以,他从来不敢照搬他在现代学到的东西。
带英羊吃人,农民只能忍气吞声,只能乖乖的滚进城里,给老伦敦米字旗的老爷们当耗材,为带英帝国的强盛添砖加瓦。
这是因为,欧陆的农民,自古都是这样的。
他们的起义、暴动,别说国王了,连个领主的脑壳恐怕都没砍过。
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砍了多少王侯将相、帝王贵胄的脑壳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煦别无选择。
他只能一边发展,一边拼尽一切的给新兴的资本产品,寻找出路。
再苦一苦别人。
让这天下列国,给大宋百姓负重前行,为大宋的发展,争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的减少,工业发展对小农社会的挤压效应。
刑恕听着,却是相信了赵煦的说辞,他长身而拜:“圣明无过陛下!”
“此事就有劳学士了!”赵煦对着刑恕微微拱手拜托。
刑恕俯首拜道:“臣蒙陛下厚恩,自当鞠躬尽瘁!”
“嗯!”赵煦颔首。
……
送走刑恕,赵煦端坐在这静室的坐褥上,眼睛看着静室外的御园。
如今已是深秋时节,草木黄落,萧瑟的秋风,在园的回廊中呼啸着,吹打着门窗,卷起了枯叶。
“高丽……”
“黑韩……”
“南洋……”
最终,他将视线转回大宋,看向了放在他身前的一块屏风上的大宋天下州郡堪舆。
赵煦知道的,产自汴京城的各种商品,是迟早有一天,会冲入其他州郡的市场的。
这是不以他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新兴的工商业,也不可能放过这个庞大的市场——大宋,才是现在天下最大的消费市场。
一万万的人口庞大市场,几乎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带英搞工业革命的时候,若有一个大宋这样的超级市场。
恐怕带英的资本,也不会想着去满世界倾销了。
倾销也是要成本的。
对资本而言,剥削谁不是剥削
两块产自不同地区的金子,放到资本面前,难道资本还会挑不成
资本只会选择我全都要。
甚至,可能有些人还会觉得——这都是吾同文同种挚爱的手足同袍啊!
得加倍压榨!
所以啊,这个时候拳头就很重要了!
资本是听不懂辩经的。
你和他辩经,他只会当做王八念经。
但,资本家是一定听得懂枪炮的语言和刀剑的道理的。
而恰好,大宋和欧陆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
在大宋这边,自古就是重农抑商!
商贾自古就是皇权的洗脚婢、官僚的夜壶、权贵的小妾。
任你是富可敌国的沈万三,还是天下知名的陶朱公。
说砍就砍!
砍了也不会有人喊冤叫屈!
就连被砍的人,也会自认倒霉。
“朕须得去检阅一下御龙第一将了!”
“他们是朕的刀剑!”
“进可以为大宋的产品,开拓市场!”
“退也能够,将为富不仁者统统吊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