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七百四十六章 茶颜悦色

吕公着的子,送到福宁殿的时候,赵煦正在看书。

 看的是宋处仁献的《杜工部小集》。

 这是唐代宗时的润州刺史樊晃搜集的民间流传杜甫诗篇所编。

 是历代杜甫诗集之祖!

 可惜的是,现代人已无缘目睹这一瑰宝。

 而宋处仁家里所藏的这一版《杜工部小集》,格外珍贵。

 其虽非原版,是由五代残卷抄录而来,但抄录它的人,却是大宋名臣王洙王原叔。

 这位可是,大宋第一杜甫迷弟。

 其所编修的《杜工部集》,流传到了现代,是公认的杜甫诗集之祖。

 不止如此,王洙还是大书法家。

 号称北宋第一隶书大家!

 他所写的范仲淹神道碑,数百年后,依然屹立在洛阳伊川的范园之中,是无数隶书爱好者的打卡之地。

 而在王洙所抄录的这部《杜工部小集》中,至少有三十首杜诗,是在现代已经失传、逸散的。

 后人已经永远无法看到它们了。

 而在如今,它们依然存世,但,却被束缚在宋家的书架上。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在,赵煦手中,现在有着《汴京义报》这个工具。

 所以,他已经命汴京义报,逐期刊载唐代的李杜等诗人的诗篇。

 这也是他让宋处仁,献书的缘故。

 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嘛!

 赵煦正看着杜甫的诗篇,沉浸在杜诗描绘的世界中。

 冯景悄然来到他身后:“大家,申国公递了子,乞陛见。”

 “哦!”赵煦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

 “吕相公来的倒是挺快!”赵煦说着:“且将吕相公,请到东阁静室!”

 “我随后便到!”

 说着,赵煦就走向寝殿,命文熏娘为他准备沐浴。

 召见宰相,尽管是私下场合。

 却也需要在细节上给与足够尊重!

 而最廉价,也最让人舒服的方式,莫过于洗个澡,换身新衣裳了。

 ……

 吕公着在冯景的引领下,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东阁静室内。

 门口矗立着的御龙直卫兵,笔直而沉默。

 燕达之子燕援的身影,在帷幕内若隐若现。

 和传说中一样,这静室的内侧墙壁,开有门户。

 据说,这是当今即位后,特意命人开凿的。

 传说,是某日少主读书,看到北齐高澄的下场,心有戚戚然,便命人开凿了这样一扇门户。

 而宫中御厨,皆得以特旨可在宫外经营吃食店,据说也是由此而来。

 所以,传说宫中的御厨们,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拜一拜高澄。

 在门口驻留了一刻钟后,一个熟悉的身影,便从静室另一侧的门户中走了进来,来到了那帷幕内坐下来,于是,有人将帷幕升起,好方便君臣相见。

 吕公着看的仔细,官家方才是沐浴过了的,发鬓还有些湿意,身上的常服,也是特意换的新的,隐约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想必是熏过香的。

 这让吕公着有些感动!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这是士大夫们的朴素价值观。

 何况他家世受国恩!

 于是,吕公着微微躬身行礼:“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臣公着,恭问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坐下来,看向吕公着,吩咐着左右:“来人,快给相公赐座、赐茶!”

 吕公着连忙谢恩。

 冯景则已经搬来了一条椅子,放到了吕公着身后,又带人奉上煮好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