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七百九十章 对寿康公主的安排(第2页)

 庆寿宫中的太皇太后,这几日心情一直很低落,精神看着也有些颓废。

 没办法!

 她是真的有些忧虑。

 忧虑于高氏的未来,也忧虑于宝贝儿子赵颢的未来。

 不过,赵煦一直在给她吃定心丸——譬如昨天,赵煦就借口‘太母为国操劳,功在社稷’下诏追封太皇太后的生父周王高遵甫为陈王。

 虽然,这种追封不费一文钱,纯粹是形式上的。

 但,太皇太后的精神与心情,还是因此好了许多。

 赵煦到的时候,她已恢复了往日的神情,只是略显疲惫。

 不过,对赵煦请她‘御正殿’的事情,她还是婉拒了。

 倒不是她不想回来。

 实在是回不来!

 张敦礼才死,其父母兄弟也才刚刚被送出汴京。

 涉案的秀在和尚等人,虽已判了斩首,但依律斩首得等到秋后。

 她倒不是一定要等到这些人都被处死才能重新出来听政。

 但最起码,也得等到一切风平浪静,大众遗忘了张敦礼案。

 这样,起码也要到端午节后,太皇太后才可能再次出现垂帘听政。

 在这段时间里,两宫垂帘,就要变成保慈宫垂帘了。

 这必然导致权力的转移。

 或许,等她重新出现在崇政殿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变了。

 因为向太后,正在或被动或主动的,开始承担和接受更大的权力。

 宰执们也默契的,开始频繁向保慈宫请旨。

 等出了庆寿宫,赵煦陪着向太后,走在回保慈宫的回廊中。

 此时,天空已开始下起了绵绵细雨。

 一盏盏挂在回廊下的油灯,照亮着回廊内的道路。

 在走到福宁殿前的时候,向太后忽然对赵煦道:“六哥,寿康公主邸的女官,今日上报言,公主每日哭泣,不肯进食,好像有殉死的意思……”

 赵煦听着,也是在心中摇了摇头。

 他在现代留学十年,在三观方面,自然难免被现代的思想所影响。

 尤其是他所处的社会阶层,普遍比较进步。

 虽然,多数人只是嘴上说着些政治正确的话。

 私下里,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但,大宋的女德,还是让赵煦有些看不过眼。

 那张敦礼算什么东西?

 凭什么叫一个公主殉死?

 这事情要真的出现了,那皇室的颜面就要丢尽了!

 人们会怎么评价?

 可寿康公主,真要一心求死,也是拦不住她的。

 赵煦无奈,只好道:“儿臣过几日,派人请公主入宫,好好劝解一番……”

 只能这样了。

 不然呢?

 向太后却是摇头,道:“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