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七百九十三章 蒲宗孟的誓言(第3页)

 蒲宗孟顿时感慨起来:“那足下,当是良吏!”

 都堂的阙有多难拿?

 蒲宗孟是有深刻印象的。

 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

 而都堂的官吏,日夜和宰执相处,哪怕只是个无品的胥吏,只要他愿意,外放起码能当一个选人。

 对方却是面朝皇城方向拱手:“此皆皇恩浩荡,允我等小吏以登天之阶!”

 蒲宗孟楞了一下,想起了他听说过的开封府公考之法。

 他在亳州,曾有意效仿,奈何亳州地方,豪族林立,犬牙交错。

 尤其本地还有着一尊真佛——高氏!

 虽然,都是高氏旁支。

 真正的高氏外戚嫡系们,都在汴京城。

 但,佛祖座下的沙弥,就算不是菩萨,那也是罗汉、金刚啊!

 不意,开封府吏员,能有进入都堂的途径了?

 这就是他的知识盲区了。

 对方见着蒲宗孟的神色,便与之解释了起来。

 蒲宗孟听完对方的解释,心下慨然,对着福宁殿方向拱手道:“真乃明主圣君也!”

 这却是韩绛去年在都堂推的吏员黜罢改革。

 根据韩绛的规定,都堂吏员,若犯了错误,屡教不改,经执政签押,是可以黜罢的。

 也就是开除!

 开除之后,都堂再从开封府、街道司、店宅务等在京有司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补充进都堂。

 同时,这些有司,每年都有一定的名额,可以向都堂推荐人才。

 这个改革一举打破了都堂吏员的生态。

 过去父死子继的世袭职位,如今已成为了无数人盯着的香饽饽。

 再也没有人敢阳奉阴违,也再没有人敢和都堂宰执叫板了。

 无论新党、旧党的大臣,都是深感舒服。

 在这都堂办事,也是越发的畅快。

 “神京已非当年!”蒲宗孟在心中感叹着,忍不住的想起入京的见闻。

 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道路,井井有条的人流,还有拿着棍棒执法的街道司吏员。

 曾经拥堵的汴京,已成为了过去。

 曾经随处可见的各种垃圾、人畜粪便,也消失的干干净净。

 一条轨道,从城中延伸到城外。

 时不时就有着四匹挽马拉拽着的长长的满载着各种货物的车厢,从木制的轨道上,向着城外疾驰而去。

 想着这些,蒲宗孟就对那吏员拱手问道:“敢问足下姓名?”

 “贱姓王……名承……”对方受宠若惊的自报姓名。

 蒲宗孟点头颔首:“善!吾记住了!”

 此番回朝,若一切顺利,他当可再入两府。

 若坐到了都堂上,他当然需要有几个得力的干将。

 不能再犯上次的错误了!

 蒲宗孟的眼中闪着些异样的色彩。

 当年的往事,在他心底浮起。

 那些与他有关的丑闻……

 那些如今天下几乎人尽皆知的故事……

 什么一顿饭吃掉数百贯……

 什么一身衣裳,就花掉上千贯的公使钱……

 什么洗个澡,烧水、服侍的侍妾、婢女、下人就有十几个……

 更有什么大洗面、小洗面之类的步骤。

 都是真的!

 只是……

 那些人,只说了一部分真相。

 真相是,他一顿饭吃掉数百贯,是在宴客。

 执政宴客,一餐数百贯多吗?

 不多!

 宰执宴客的标准,就是这样!

 至于一套衣服上千贯……所有宰执的常服,都是这么贵!

 烧水洗澡什么的,就更正常了。

 因为他要上朝,要面圣。

 沐浴更衣,属于常规操作!

 元丰初年的宰相吴充,每次入宫面圣,做的准备比他还夸张——因为吴充脖子上有个肉瘤,为了遮掩肉瘤,他和妇人一样,会在家中进行长时间的妆点。

 但没有知道这些事情,也没有人在到处说吴充的故事。

 世人只知道他蒲宗孟好色、奢侈、铺张、浪费。

 谁传出去的这些事情?

 又是谁一直在给他宣传,生怕世人忘记了他蒲宗孟的这些丰功伟绩?

 蒲宗孟心中清清楚楚!

 其中的一个群体,就是他当年在都堂得罪过,那些都堂老吏!

 如今若有机会,再度宣麻。

 那么,蒲宗孟发誓,他绝不会再犯和上次一样的错误了。

 特别是在用人上,他不会再犯上次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