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七百九十六章 恩情之始(第2页)

 若是一般人,必然千恩万谢,各种表忠心。

 但吕惠卿却觉得五万缗,完全不够给母亲治丧。

 于是,公开上书,请求先帝再多赐一万缗。

 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御史台的乌鸦们,纷纷以此弹劾。

 先帝将全部弹章留中,然后特别下诏,加赐一万五千缗为治丧费。

 当时,李夔也在场。

 他都快吓傻了!

 以为恩相疯了!

 直到先帝的诏书抵达,他才明白,恩相是料定了先帝必然答允,至于宵小的弹劾?他从不放在眼中!

 现在,也是一般吗?

 李夔问着自己。

 但他想不明白,恩相为何要这么做?

 这难道不是犯忌讳,很容易被人抓着当把柄攻击的事情吗?

 然而……

 这就是吕惠卿!

 一个纯粹的,直来直去的,咄咄逼人的,有时候甚至是疯癫的大宋重臣!

 没有人能改变他。

 包括,已经隐退的介甫相公!

 但吊诡的是,恩相就是这样一路走到的今天。

 无论他怎么疯癫,怎么胡来。

 宫中的官家,总是优容,总是不以为意。

 不管是先帝,还是当今,都是一以贯之。

 这一点,是被无数事实证明过的。

 甚至,是用着一个遥郡的人头,再次确认过的——张之谏的脑袋,迄今还被悬在太原城的城头,警告着所有人!

 正想着这些,李夔就听到了恩相的吩咐:“斯和啊,且去替吾买一份今日的汴京新报来……”

 李夔回过神来,赶紧点头:“诺!”

 此时,他听到了街边报童的叫卖声:“卖报!卖报!”

 “今日最新的《汴京新报》!”

 “官家一日阅尽崇文院三十卷案牍,聪俊本于天授!”

 “本报评论员胡飞盘对此赞曰:得此明主,天下幸甚!社稷幸甚!苍生有福!”

 李夔听着这些叫卖声,当即掏出钱来,立刻就买下一份,然后送到吕惠卿手中。

 吕惠卿接过来,只扫了一眼标题和内容,就露出笑容:“善!”

 “吾辈士大夫,生逢明主,何其幸也?”

 “此德此恩,子孙万代,永世难报也!”

 ……

 福宁殿中,赵煦也在看着今日的汴京新报。

 一边看,他还一边做着点评。

 “童贯啊……”

 “汝应该再大胆一点!”

 “用词太过保守了!”

 “朕如此聪俊宽仁圣哲,能生于当代,本就是天下苍生之幸!”

 “汝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一点,让万民皆知,朕虽在宫中,却时时刻刻,挂记着黎庶百姓的福祉,以天下万民为己任,于是昼夜不休,日理万机!”

 童贯听着,连连磕头:“大家圣训,臣铭记在心,回去后定日夜默念大家德音,以德音教诲为宗旨,夙兴夜寐,不敢或望!”

 赵煦微笑着,端起文熏娘煮好的奶茶,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滋味。

 等他喝完,才对童贯道:“善!”

 “汝当谨记此点!”

 “要让子孙后代,在百年、千年后,也知我八岁能懂天文、地理,十岁通晓诸子百家,十一岁便已能明察秋毫,任贤使能……”

 在现代,将军爷爷八岁已经能用石头击落美帝的邪恶战斗机。

 大宋朝的天子,生而知之,八岁能懂天文、地理,十岁通晓诸子百家,怀仁布德,为千古至纯之君有疑问吗?

 应该没有傻子会怀疑吧?

 再过些时日,让童贯换上读者风格,专门吹捧自己的仁德与俭朴、勤政和爱民,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想着,赵煦就略显得意。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真的有可能做到自己吹的那些牛逼的。

 哪怕做不到,后人应该也会为他粉饰。

 未来有美太祖落樱神斧,德意志下水道良心。

 今日也当有大宋天子,以仁孝治天下,集诸子百家之学,为天下苍生开辟一条新路。

 这样想着,赵煦就又喝了一口文熏娘煮的奶茶。

 这奶茶,只是普普通通的牛奶煮出来的。

 要说有什么特别的?

 那就是用的茶汤,是比等重黄金还贵的建州团茶。

 此外,考虑到老赵家祖传的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以防万一,赵煦没有放糖。

 所以,这奶茶的甜味剂,用的是思州田家和大理国进贡的崖蜜。

 为了满足赵煦的口腹之欲和所谓的食品安全。

 很可能,此时的思州、大理国中,有采蜜人正顶着炎炎烈日,攀爬在百丈高的悬崖上,冒着生命风险,为数千里外的赵官家采摘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