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八百零四章 西夏的担心

进入五月后,兰州的雨水,渐渐变多了。

 黄河的流量也充沛起来。

 赵卨漫步在自家在兰州城外的棉庄中,看着那些辛勤劳作的雇工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

 他微微点头,对此非常满意,于是,与陪着他来巡视的族侄赵先吩咐:“客户们辛劳耕作,饮食须得注意,不可怠慢,叫人家吃不饱!”

 “诺!”赵先拱手领命:“谨遵大人教诲!”

 今年的棉花收获后,在确认了有利可图,而且是超乎想象的暴利后。

 邛州赵氏的青壮,就几乎都被赵卨书信召来了熙河路。

 邛州赵氏,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庞大家族。

 元祖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赵襄子——根据家谱,他们家这一支,是直接从赵襄子传下来的。

 这或许有些攀附了,但第一个来到邛州定居,并开启了邛州赵氏一脉的祖先,却是有确切记载的——大唐故邛州刺史赵德明。

 四百年下来,家族开枝散叶,尽管经历了战乱、水旱、灾荒等动乱。

 但,邛州赵氏早已成为了邛州一大姓。

 赵卨这一支,五服之内的族人,少说也有千余。

 关系较近的,往来比较频繁的,有百余家。

 每家选一个青壮过来,这就是一百多号人。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族人,赵卨才能确保,自己离任后,到了汴京,这些棉田依然还是他家的产业。

 但,这还不够保险!

 赵卨扭头,对着跟在身后的几个侄子道:“老夫很快就要离任……”

 “我离任后,棉庄中事,要多听新来的经略使招呼……不可胡来!”

 众人纷纷拱手应诺,但心下却不怎么重视。

 在他们看来,新来的经略使,再怎么牛,也得尊重一下他们这些老经略使的子侄。

 此外,高家、向家的两位国亲还会留在熙河!

 有着两位国亲在,就算是宰相出知熙河,也翻不了天!

 赵卨哪里放心,他盯着这些人:“尔等要将老夫的话记在心中!”

 “郭仲通(郭逵),前些时日来信,说朝廷已定下了接任老夫之人……”

 众人抬起头,看向赵卨,问道:“敢问大人,是哪位相公?”

 赵卨微微吁出一口气:“十之八九是吕吉甫!”

 “啊!”众人目瞪口呆。

 “那个说法马留?”

 “杀人不眨眼的吕老子?!”

 “穷凶极恶之人!”

 “怎是他?!”

 赵卨看着这些不成器的混账,哼哼两声,训斥道:“朝廷自有安排,选材用人,自有条贯!”

 “尔等不过布衣白身,也敢妄加议论?”

 “都给老夫老实点!”

 “老夫离任前和离任后,不要捅出什么篓子来!”

 “不然,若落到吕吉甫手中,老夫也救不得!”

 这还真不是恐吓!

 哪怕赵卨远离汴京,也是知道的,当朝天子有两个心尖尖。

 一个是章惇章子厚,另一个吕惠卿吕吉甫。

 章子厚不必多说。

 前些时日,其父去世,天子遣使举哀,破格下诏,钦赐神道碑,特旨赐丧仪之费十万贯。

 其圣眷之厚,国朝之中,大抵只有晏殊等寥寥几人能与之相比。

 至于吕惠卿……

 赵卨的眼中,开始带了些迷惘。

 章惇有圣眷,还可以理解,毕竟新君即位前后的很多事情,是宰执们在处理的。

 在那个时候,新君通常很容易对某个办事能力出色,且有着人格魅力的大臣,产生好感。

 可问题是……

 吕惠卿他是今年才入京的!

 在之前,他肯定没有见过天子!

 所以,他不可能和天子有什么私人情感。

 也正是因此,当元丰八年,张之谏案发的时候,朝野内外才会普遍猜测,是先帝曾嘱托过有关吕惠卿的事情。

 然而,现在……

 天子却将熙河路,这个能在未来下金蛋的差遣,交给了吕惠卿!

 赵卨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熙河一路,可不比过去了。

 现在,脚下的这块热土,正在萌发勃勃生机。

 不夸张的说,哪怕放头猪过来,都能躺着进两府。

 故此,非天子亲信心腹,不可能被任命。

 所以之前,赵卨一直猜测的是范纯仁或者吕大防甚至蔡京,来熙河镀金。

 他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吕吉甫这个福建子!

 而吕吉甫来熙河,以他的性子,怕是不会只求两府的清凉伞。

 他必然是冲着拜相来的。

 赵卨忍不住吁出一口气,然后看了看眼前延绵的棉花田。

 也恰在此时,他看到一骑快马,向着他飞奔过来。

 “经略相公!”来人远远的喊着。

 赵卨定睛一看,他认得对方,是他经略府里的准备差使种建中。

 此人是天子身边的近臣出身!

 前途远大的很!

 在去年的战争,此子跟着种朴驰援溪哥城,立下了战功,于是,战后论功行赏,特旨擢升供备库副使。

 这就是大使臣阶了!

 尽管,是最低一级的大使臣!

 但这依然叫人咋舌!

 要知道,其满打满算,至今也不过入军伍一年。

 哪怕算上他在京城天子身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年!

 两年,正常小使臣连升一级都不够!

 但他却直接跳过了整个小使臣阶,进入大使臣阶,开始从诸司正副使磨勘。

 三五年后,拜遥郡,执掌一州兵马,甚至在关键时刻,为一路兵马都监,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