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八百二十五章 新军(2)(第2页)

 这如何不叫人震怖?

 不过,这种震怖只维持了一秒,群臣就已经释然。

 因为当今天子,在军事上的天赋,是有目共睹的。

 去年,南征交趾也好,西讨西贼也罢。

 诸般部署、指挥,都很得当。

 他甚至,没有对前线降下过任何关于具体战斗的指示。

 从福宁殿内降出来的旨意,只和后勤、赏赐有关。

 所以,哪怕当今天子未来也会降下阵图。

 应该不会离谱到,坐在汴京城里,根据半个月甚至更久之前的军报,遥控几千里外的前线大将,要求其遵照阵图用兵吧?

 吧?

 众人的心脏,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

 在这刹那,他们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

 实在是,赵官家们在这方面的记录,非常差!

 偏,所有人都是规则内的一部分。

 想进步,就必须乖乖接受这个规则。

 文臣们就没有武臣这么多心思了。

 他们都坦然的昂着头,听着狄咏的奏报。

 在他们心中,天子赐阵图给大将,这是天经地义的。

 何况……

 看看眼前之兵,那个不是魁梧雄壮?那个不是井然肃穆?

 都是好兵啊!

 就是……

 “狄子佳的御龙第一将都指挥使,得趁早拿下才是!”宰执们在心中思量着。

 从前,拱卫京城的侍卫亲军、殿前司和马步军的兵马,从元丰八年开始,就陆陆续续的跟着宋用臣去了河北、京东、两淮,现在又到了徐州。

 于是,这御龙第一将就成为了如今汴京城内外,除皇城司的兵马外,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军事力量。

 本来,文臣们还没怎么在意。

 但,今日见到御龙第一将的军容、军貌。

 他们就都开始提防起来。

 毕竟,大宋朝是怎么来的?他们还能不清楚?

 哪怕狄咏确实是忠心耿耿。

 却也不能叫他继续长久留在这御龙第一将了。

 得换人!

 ……

 赵煦才懒得理他的这些文武大臣们心中的那些小心思。

 他现在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他眼前的这支军队身上。

 御龙第一将!

 是他的近卫军!

 在当初赐名的时候,便已经决定了的事情。

 要将之打造成未来的类似中央教导团一样的部队。

 故此,赵煦看向狄咏,轻声下令:“狄卿,开始吧!”

 “诺!”

 狄咏再拜,然后起身,面向他面前的大军,轻轻挥手。

 在他身后,中军将旗开始挥动,中军的营垒中,架起的大鼓也被力士敲响。

 咚咚咚!

 伴随着战鼓声,原本肃立于道路两侧的军阵动了。

 然后……

 哒哒哒!

 密集而有序的脚步声,从军营入口传来。

 尘土飞扬而起,脚步声越来越响亮。

 群臣循声望去,却见在军营入口处,左右两侧列队的两个军阵,在原地踏步。

 然后,这两个军阵的士兵,就开始整齐的踏步而出。

 他们穿着厚重的甲胄,踏着整齐的步伐,排着紧密的阵列,踏步而出。

 就像一堵堵的高墙,井然有序的走向道中。

 他们伴随着鼓声,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迈着几乎整齐的步伐,铿锵有力的沉默向前。

 所有人目瞪口呆。

 整齐的队列、如墙而进。

 好似潮水一样,延绵不绝。

 一队又一队的甲士,就如同一堵又一堵的高墙。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静静的看着。

 从军营入口开始,一个又一个军列加入其中。

 一堵又一堵的钢铁之墙,迈步向前。

 他们沿着道路,向着中军方向,如墙而进。

 所有人在此刻,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其徐如林!

 是的!

 兵法上所说的:其徐如林,在此时照进现实!

 武臣们震惊了!

 “太祖开国时的精锐,也未必有这等气势吧?”

 他们喃喃自语着。

 文臣们则沉默着,用着复杂的心情看着眼前的一切。

 兴奋中,带着警惕和提防。

 兴奋是因为有此强军,大宋可保平安。

 警惕和提防,则是因为貌似晚唐五代的强军,在传说中也有着类似的气势。

 其徐如林,其疾如风,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但问题是,他们打外敌厉害,杀起自己人来同样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