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914章 诸蕃归心(第2页)

 

邦彪篯回忆着,赵醇忠、溪巴温,这两个流着真正的吐蕃赞普血脉的贵种,在汉家阿舅面前的得宠情形。

 

他知道的,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他和他爹都得死!

 

无论是赵醇忠,还是溪巴温,都可以从汉家阿舅这里借到‘雷火天兵’,打着为‘欺丁复仇’的名义,杀回青唐城。

 

将他父子全族,全部杀干净!

 

纵然阿舅慈悲为怀,不愿起刀兵,可那个新任的经略相公,却非是什么仁厚之人。

 

邦彪篯已经打听清楚了。

 

那位吕相公,旧年经略河东的时候,隔三差五就要带着河东官军去党项人那里‘扰耕’。

 

党项人在其面前,没有讨到过半点好。

 

他到了熙河后,谁也不知道,他是会去党项人那里继续扰耕,还是来青唐打秋风。

 

若是过去,青唐吐蕃但也不怕。

 

可以靠着拉长战线,借助青唐城的险要,与来犯的敌人相持。

 

待其大军疲惫、士气低落,军粮将尽,不得不撤军时,再衔尾追杀。

 

如此,任你是百战精锐,也要被咬个遍体鳞伤,一个不慎更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青唐城的城墙,已经不再可以作为依凭。

 

那武士却是很难理解,他顿首磕头:“少主,您若留在汴京,一旦青唐有变……”

 

“请少主以欺丁为戒!”

 

欺丁,就是欺丁苏南蔺逋叱,此人是董毡的亲儿子。

 

也是董毡确立的合法继承人。

 

但是呢,这个人有个毛病,喜欢鱼龙白服,经常带着几个亲卫,便装混进商队,到处游荡。

 

当董毡在三年前忽然病危的时候,欺丁这个最关键的继承人,却和过去一样,带着人不知道去了那里。

这使得阿里骨得以依靠养母乔氏,发动政变,袭杀欺丁之母牟钦氏,断绝了董毡通过牟钦家联系上欺丁的可能。

 

然后,在董毡死后,秘不发丧,趁机派人找到欺丁,将之斩杀。

 

杀了欺丁后,阿里骨立刻就对其他董毡子女下手。

 

董毡的所有亲生儿子,全部被斩杀。

 

青唐城就这样完成了权力更替。

 

而邦彪篯亦是阿里骨确立的继承人和最年长的儿子。

 

若其在汴京时,青唐有变。

 

难保青唐城里不会有人学习阿里骨的先进经验。

 

邦彪篯自也知道这个,他苦笑着摇头:“相信我!”

 

“只有我留在汴京,才能让父赞普的事业得到延续!”

 

“我若离开汴京,我们父子就都会被人斩杀殆尽!”

 

他看向那武士:“去年战后,缅药家(吐蕃人对党项嵬名氏的称呼)遣使向父赞普求娶女儿……”

 

“父赞普便将我的两个妹妹,送去了缅药家……”

 

这种事情,在过去很寻常。

 

党项和吐蕃,在过去这数十年中,其实一直互相联姻。

 

缅药家的公主嫁来青唐,青唐赞普的女儿送去兴庆府。

 

即使双方交恶,兵刃相见的时候,类似的联姻也在进行。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攻守之势已经异形!

 

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过去的南蛮了。

 

他们的强大,超出想象!

 

而现在的青唐城,也不是过去的青唐城。

 

没有真正的吐蕃赞普血脉在身的阿里骨政权,又在战争中遭遇大败,统治继承和合法性,都已经动摇。

 

就像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可能随便被人踹一脚,就会崩塌!

 

邦彪篯吁出一口气:“此事,若被朝廷知晓,定当引得阿舅震怒!”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青唐如何承受得起”

 

邦彪篯低下头去:“为今之计,为图存续,只有我留在汴京,自请为质,恭顺侍奉阿舅,方能解此厄难!”

 

道理是简单的。

 

假若青唐吐蕃,在战败后和缅药家联姻的事情被朝廷知晓。

 

问罪下来,怎么解释

 

解释不清,官军就可能征讨青唐城。

 

甚至,官家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只消遣巴毡角(赵醇忠)或者溪巴温,讨伐青唐就可以了。

 

名义都是现成的——为董毡、欺丁复仇,延续伟大的唃厮啰的基业。

 

但,若邦彪篯留下来,以质子的身份,取信朝廷。

 

那么,即使朝廷知道了,他也可以解释——此乃与西贼虚与委蛇!(我们和缅药家只是逢场作戏)

 

若朝廷有疑,臣乞为先锋,征讨西贼,以表忠心!(汉家阿舅大官家,才是我们父子心中唯一的太阳!阿舅若不信,俺这就去砍了缅药家的脑袋来证明我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