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五十七章 钱荒

    元丰八年五月庚戌(十八日)。



    权知开封府蔡京、开封府判官胡及、推官李士良,坐贡院失火,救火不力,各罚铜八斤;承议郎、给事中兼侍读蔡卞、起居舍人朱服各降官一级,以贡院失火特罚。



    正议大夫、礼部侍郎李定,连降五级,自正议大夫,责授朝议大夫。



    相当于是过去的文散官阶,从六部侍郎直降到太常寺少卿、司农寺少卿或者尚书左右司郎中。



    对文臣士大夫来说,这已经重贬了!



    但这还没有完!



    御史台方面旋即上奏了大量弹章,挖了这么久的黑料。



    被关在御史台里的李定也想清楚了。



    干净利落的承认和交代了大量罪行。



    礼部、户部兴高采烈的和过年一样。



    因为李定承认,他在礼部、户部任职期间,贪污挪用了大量公使钱。



    你问他到底挪用、贪污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反正就是挪用、贪污了。



    于是礼部报告,虽然贼臣李定只在礼部上了五天班,但已经丧心病狂的挪用、贪污了一万多贯!



    而户部更是开开心心的报上了一个八万贯的数字。



    一次性就把户部公使钱的亏空,都给填上了。



    与此同时,李定还认下了,乌台诗案的时候,编造、诬陷、诋毁大臣的几乎所有罪责。



    那些但凡他能背的罪名,他现在一个人全扛下来了。



    背不下来的,他就甩锅给已经死了的王珪。



    说都是王珪胁迫他,指使他干的。



    除了乌台诗案其他元丰时代,他参与的大案,他也全部认了罪,顺便把责任都丢给王珪——全部是王珪逼着我做的!



    李定这么懂事,有司自然是高抬贵手了。



    所以,最后都堂上报,宰执们商议的结果是——朝议大夫李定,当坐贪污、构陷等罪,编管某州居住。



    自仁庙亲政以来,再无待制级别的重臣被剥麻,就连编管也是寥寥无几的。



    待制级别的重臣,一般最高的惩罚措施就是安置居住。



    都堂宰执们这么报,自然是摆出了姿态来。



    同时也是给两宫一个推恩的机会。



    不然,直接报安置居住或者除名勒停,两宫怎么法外开恩?又如何彰显两宫慈圣?



    而现在的两宫,也不是刚刚听政的时候了。



    她们各有一个翰林学士可以当幕僚,向她们介绍国家故事、典故。



    所以,这个事情一报,她们就大概明白了。



    然后,又问了赵煦的意见,最终拿出了最后的处置方案。



    朝议大夫李定,贪污、渎职、构陷大臣,诋毁大行皇帝德政,罪大恶极!



    但姑念朝议大夫李定,尚存一丝良知,认罪、悔罪,从宽发落,责贬越州团练副使,英州居住,不得签书本州公事。



    于是,李定在千恩万谢中,被派出的官吏押送着,踏上了前往英州的道路。



    他要是运气好,或许还能在几年后,得到恩诏赦免,换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居住。



    此外,他保留了一定的体面。



    比如说,准许他向朝廷上书,准许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居住,俸禄虽然减半领取,但允许他在英州开垦土地,准许他在英州讲学。



    也就是说,赵煦在这里开了个口子。



    给他一个将来做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