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2页)



    吕公著这些日子在家,也主要是思考、思虑和构思这些。



    他形成脉络,也要诉诸文字……



    而且他也明白,他不仅仅要讲给两宫听,也要讲给那位看似沉默,实则已经可以左右两宫想法的少主听。



    尤其是后者!



    因为吕公著清楚,就算他拼尽所有,说服了两宫支持他。



    可若少主不同意,大约也是白给。



    即使他勉强说服两宫,压制住了那位少主。



    但将来却一定会遭到报复和反噬!



    吕公著又没疯!



    怎么可能会为了短期的风光或者说利益,将整个吕家都埋葬?



    所以,他已经想清楚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吕公著持芴拜道:“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臣入京以来,伏睹皇帝陛下,绍履尊极,躬行大行皇帝德政,孝慕两宫,临朝神圣,祖宗法度俱全;两宫慈圣,勤劳庶政,保佑圣躬,德泽天下,推恩万民……”



    帷幕后的两宫听着,都是微笑起来。



    特别是太皇太后,内心有着微澜:看看人家!



    吕公著继续说着:“臣窃思自古人君即位之初,当修德为要,治学为上……然后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新而又新,以至大治……”



    “臣竭尽愚智,考论自古孝道,乞奏十事,仰赞圣聪……”



    两宫在帷幕后,齐声道:“吕学士请言之!”



    赵煦也道:“学士请言!”



    吕公著持芴拜道:“臣所言者……一曰:畏天!”



    这是必须要说的!



    也是他作为旧党元老的核心主张!



    王安石变法高举的旗号里,就有:天变不足畏!



    真的是撕下了士大夫的遮羞布。



    这种事情不是大家心里面知道就好了吗?



    你干嘛把它说开!



    假如皇帝连天都不怕,那谁还能约束?



    所以,必须拨乱反正,必须让皇权重新敬畏上苍。



    尽管大家都知道——哪来的什么冥冥中不可知的天意?



    要真有所谓的天意、天命。



    黄河连年泛滥,地震隔三差五,蝗灾、旱灾此起彼伏。



    大宋为什么还没有灭亡?



    两宫听了,都很赞同的点点头。



    赵煦也是配合的露出了微笑。



    吕公著松了一口气,只要可以开好头,那下面的话,就可以接着说了。



    “二曰爱民、三曰修身、四曰讲学、五曰任贤、六曰纳谏、七曰薄敛、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无逸……”



    赵煦听着,微微眯起眼睛来。



    他此刻挺想点一个姓司马排行十二的老臣的名字:看看人家!多懂事啊!



    没有一个字说自己要做什么,但却已经将他想要做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简简单单,就说明了他这次入朝之后,只要主政就一定要拨乱反正的态度!



    但在同时也留了极大的空间和余地给反对派,也给宫里面。



    因为他的话怎么解读都可以!



    于是,赵煦笑着说道:“学士所言,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他回头看向帷幕:“太母、母后,朕记得上次,司马师保也上书求直言了!”



    “今天吕学士也有纳谏之言!”



    “父皇教诲,果然是至理名言也!”



    “就应该广开言路,叫天下人都来说话!”



    帷幕里的两宫听了,却都是阴沉了脸。



    上次司马光求直言,求到最后,居然是把刀子砍向高家、向家!



    这些日子,高家、向家的命妇们,可没少在两宫面前哭哭啼啼过。



    吕公著更是连忙拜道:“臣所谓纳谏,与司马学士还是不同的……”



    “臣以为,陛下纳谏进言,当以朝堂为主!”



    “尤其是御史台言官,更属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