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事(第3页)



    两宫命韩绛及都堂执政推荐边帅人选。



    这个事情,其实早就在都堂和宫里来回商议了很久。



    所以很快韩绛就向两宫,提供了一份名单。



    泾原路经略使卢秉、环庆路经略使赵卨、神卫、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刘昌祚、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苗授。



    两文两武,一共四个人选。



    其中,文臣的机会,相对来说最大!



    刘昌祚和苗授,基本是陪跑——除非卢秉和赵卨都不愿意去熙河!



    但这大抵不可能!



    熙河路边帅,是元丰以来军功最多,也是最有作为的。



    若李宪不是内臣,而是武臣,他早就是正任节度使了。



    若其是文臣士大夫……



    三省两府的大门,早就为他敞开了。



    他最低也是个枢密使!



    搞不好,直接拜相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正常的流程还是需要走的。



    所以两宫下诏:命卢秉、赵卨、刘昌祚、苗授入阙。



    其中,苗授本人就在京城。



    他是在去年,被大行皇帝圣旨召回,然后拜为步军副都指挥使的。



    于是,两宫便命苗授明日上午入觐。



    此事议处之后,韩绛上禀: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李清臣,可迁知枢密院事!



    两宫没有犹豫,便同意了韩绛的奏请。



    便下诏给了翰林学士院,命草制李清臣知枢密院事制。



    因为是东府执政平迁西府执政,所以不需要大拜除,直接写一道简单的制书就可以了。



    在完成了这个任命后,吕公著入朝的最后障碍被扫清。



    于是,在这天傍晚,两宫带着赵煦驾临内东门下的小殿,召见了翰林学士邓润甫。



    是夜,学士院锁厅。



    第二天凌晨,一道宣麻大拜除,从宫中降出。



    资政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吕公著,进拜尚书右丞兼任中书侍郎。



    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河北边报辽使已经入境!



    对大宋来说,恐辽症是造成很多事情和变故的主要推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