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一百九十一章 辽使:让我试试南朝小皇帝的成色(第2页)



    朝野顿时沸腾。



    尤其是太学里的教授、博士们,都激动起来。



    程颢的官职并不高,只是从七品,大部分太学教授、博士,都是这个级别。



    今天,程颢去世,天子却郑重的放经筵一日以致哀。



    换而言之,他们是不是在将来也有机会享受这种超规格待遇?



    于是太学、国子监中的教学热情猛增!



    两宫诏书下达的时候,文彦博也接到了洛阳来的报丧人。



    “伯淳啊……”他叹息一声:“太可惜了!”



    程颢才五十四岁啊!



    作为一个学者来说,正是最黄金的时间。



    奈何早逝!



    然后,文彦博知道了,两宫以天子之名下达的诏书内容。



    也知道了放经筵是少主提出来的。



    文彦博的神色,顿时精彩极了!



    良久他感叹道:“圣主临朝,天下大治可期矣!”



    放一天经筵,以示哀程颢。



    这可不仅仅会让程颢的家人、学生感激涕零。



    天下各地书院,也只会称颂少主!



    国子监、太学就更不用说了。



    而少主付出了什么?什么都没有!



    结合那位少主即位以来的种种作为,文彦博知道,那位少主从民间到官方,现在都只有称颂。



    他的名声,将传遍四方。



    如此一来,人心自然归附,恐怕都不需要等到大婚,只要他的年纪到了。



    朝野内外,就会自然的请他亲政。



    所以……



    “真是圣主啊!”文彦博想着。



    那些历史上记录的明君事迹,在文彦博脑子里窜着。



    文彦博知道的,至少,以目前来看,那位少主在驾驭人心方面已经完全合格。



    政务方面,似乎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敏感。



    就只有军事和财政,他还未显露手段。



    吕惠卿那边不算!



    那只是误打误撞而已!



    ……



    北京、大名府。



    辽使耶律琚,放下了手中那厚厚的一撂文书。



    “南朝人总是爱耍花样!”他看向坐在他面前的王师儒说着。



    辽国的体制,如今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南面官和北面官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了。



    虽然一个是契丹族,一个是汉族。



    但丝毫不影响,汉人行猎,契丹人读孔孟之书。



    王师儒笑了笑,答道:“汴贼素来如此,喜欢夸大,也爱吹嘘!”



    “节度不必因此而耗神多思!”



    “到了那汴京,见了南朝小皇帝,节度在殿中试探一下……”王师儒笑了起来:“他恐怕便要原形毕露!”



    幽云十六州的士族们,在宋初可能还有人心向中原。



    可雍熙北伐后,这种人就差不多死绝了!



    如今,幽云十六州的士大夫们,已经和契丹上层建立起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尤其是晋王韩德让,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却身居辽国地位最高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