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两百九十一章 生日

    元丰八年十二月戊辰(初八),兴龙节。



    因赵煦还在守孝,于是,韩绛和吕公著,率领两府宰执以及辽、西夏、高丽以及于阗使者,于福宁殿外东上閤门拜表称贺。



    赵煦没有出面,只是派了冯景去表示答谢。



    并赐宰执及各国使者金银器。



    在大内,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虽然不能庆贺,可是,从赵煦早上醒来开始,上上下下的贺表,就不断送来。



    御龙诸直、骨朵直、皇城司各亲从、亲事指挥。



    以及内侍省、入内内侍省自都知、押班以下的内臣。



    提点在京诸场务的文武官员,还有宗室、外戚、勋臣们……



    贺表堆磊,以至于堆满了福宁殿的案台。



    赵煦看着这些贺表,非常满意。



    因为在他的上上辈子,在他亲政之前,每年兴龙节除了宰执和各国使者的贺表外。



    他根本就没有接到过其他人的贺表。



    特别是,掌握着皇城禁卫和他身边的御龙诸直以及亲从、亲事指挥们的贺表,赵煦从未见过。



    或许上了,但他们的贺表被内侍省、通见司、皇城司或者别的什么截留了。



    不要小看贺表!



    这虽然是虚应故事的传统,但也是一种效忠的表示。



    每一封贺表,都代表着赵煦身边三步之外的那些势力的效忠。



    不过,赵煦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这些贺表。



    而是命人收拢起来,放到他的寝殿之中去。



    他自己则带着身边的内臣、女官们,先到保慈宫里请安。



    见到赵煦来了,太皇太后立刻笑了起来:“官家快坐到太母这里来……让太母好好看看……”



    赵煦自是乖巧的坐到这位太皇太后身边。



    太皇太后则仔细的端详了一番赵煦,道:“官家果然长大了不少呢!”



    她回忆着,在二月于庆宁宫初见这个孩子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瘦瘦的、小小的,看着就让人心疼。



    如今却已经长高了许多,也变胖了不少。



    面色红润,皮肤白皙,眉宇清秀,脸上的稚嫩在逐渐蜕去。



    他确实大了许多。



    再过几年,就可以大婚了!



    赵煦则拜谢道:“此皆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之功!正是两宫慈圣保佑拥护,才让孙臣能平安长大!”



    太皇太后笑道:“是祖宗福佑,也是先帝和英庙保佑!”



    于是,早已经在保慈宫内寝里等候的高家人,便鱼贯而出。



    所有人都盛装打扮,穿着命妇服和朝服。



    “臣(臣妾)等恭贺陛下圣节,乞问圣躬安康!”



    于是,一件件礼物都被送到赵煦面前。



    高公纪和高公绘的妻子,更是被选做了代表,将一条红绫亲自系到了赵煦的胳膊上。



    也就是赵煦年纪还小,不然,高公绘就将作为代表来敬酒、祝觞。



    “诸位国亲的心意,朕领了,铭记在心!”赵煦等着高家的那两个命妇将红绫系好、退下、再拜称贺之后就说道:“其他诸般繁文缛节,就都免了……各位国亲也都起来吧……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气!”



    高家人自然非常开心,嘴上虽然说着不敢、不敢,可行动上却已经都坐了下来。



    赵煦陪着他们说了话,高家人也知情知趣的拜辞。



    等高家人走了,赵煦也起身,对太皇太后拜道:“太母,孙儿还要去坤宁殿给母后请安,晚些再来看望太母!”



    太皇太后点点头:“官家自去吧!”



    便命文熏娘,来送赵煦。



    ……



    文熏娘将赵煦送到保慈宫门口,忽然低声说了一句话。



    “官家,生辰安康……”



    赵煦自然听到了,他微笑着点点头:“熏娘有心了!”



    然后便带着人,从保慈宫前往坤宁殿。



    十二月的皇城大内,已经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