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宋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第3页)



    当然了,也只是劝一劝。



    官家真要如此,拦得了一时,拦不住一世。



    高家、向家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张家搭上自己的前程。



    赵煦迎着向太后的目光,点头道:“既然母后这样说了,那儿臣看在母后的面子上,也看在徐国公侍奉两代先帝的情分上,略做宽宥吧。”



    向太后顿时笑起来。



    赵煦却道:“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当编管偏远军州,以儆效尤!”



    “应当的,应当的。”向太后微笑起来。



    张吉的死活,压根就没有人关心。



    勋贵外戚关心的只有一个事情——不能开将一个勋贵外戚子孙,直接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这样的先例。



    赵煦也跟着笑起来。



    在大宋,皇帝一般情况下,在外戚、武臣面前,都是唱红脸的。



    那么问题来了,谁唱白脸?



    答案是文臣!



    不要被史书上,那些文臣的骄横、狂妄,蒙蔽了眼睛。



    事实是——文臣们在武臣、勋贵外戚们面前的骄横狂傲,是皇帝惯出来的,甚至是有意引导而成的。



    在大宋,很多事情,根子向上追溯,问题都出在皇帝身上。



    譬如说,狄青被贬出知。



    仁庙真要保,难道还保不住?



    恐怕,仁庙也想让狄青出知,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在大宋就出现了一个奇迹般的景象——哪怕是农民暴动、兵士作乱,他们打的旗号,多半也是反贪官不反朝廷。



    而赵煦在这个事情上,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从来不轻易当恶人。



    坏蛋都是别人!



    ……



    门下省。



    给事中彭汝砺,看着被送到他面前的诏书草稿。



    他的眼睛立刻放出锐利的光芒来。



    彭汝砺当即说道:“此乱命也!”



    “中书舍人为何草诏?”



    他提起笔,直接在这诏书下面,写下自己的意见:勋卫中郎张吉,不忠不孝,无信无义,此陛下当众之明言也,追毁张吉出身以来文字,刺配沙门岛,更乃陛下圣裁也!



    朝野皆以为善,何故如今仅止编管?



    此定是有小人,谗言两宫,蛊惑天子!



    给事中臣汝砺,不敢奉诏!



    直接毫不客气的将这道诏书打回去。



    这是他的权力!



    中书省制定,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互相牵制。



    除非,皇帝通过翰林学士,直接宣麻拜除或者布告天下。



    不然,任何人事任命、法令政策,都必须得到门下省给事中的附署。



    给事中不同意,皇帝就只能换一个人。



    且不谈彭汝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素以清正闻名。



    换任何一个士大夫,在他的位置上,都必然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



    这是什么?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送名声来了。



    来吧!



    你们这些邪恶的外戚勋贵来吧。



    吾,一声正气,不惧尔等魑魅魍魉,见不得人的小人!



    绝不会被尔等吓到!



    大宋养士百二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