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三百八十八章 童贯的野望(第2页)


    当代炼铁,或许还能用石炭。



    可众所周知的,黄铁(精铁)和钢是绝不能用石炭的。



    用了石炭后,铁性就变脆了。



    像徐州的宝丰铁监的铁为什么连铸钱都不行?



    沈括就认为,是因为徐州宝丰监用的是石炭为燃料的缘故。



    赵煦微笑着说道:“爱卿请看,朕这图上的炉子,燃料室和炉膛是分开的,是通过火道,将火气反射到炉膛,如此一来,石炭之中所含的那些影响铁性之物,便不会进入铁水之中!”



    赵煦在现代,自然看过梦溪笔谈。



    所以他记得很清楚,沈括曾在梦溪笔谈里专门说了好几章的炼钢、冶铁。



    沈括在那些文字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比喻:铁中有钢者,如面之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钢亦然。



    他认为,炼钢就像揉面。



    反复揉捻、捶打之后,铁就能变成钢。



    不能说错,甚至可以说是观察极为仔细了。



    奈何,他所见到的,只是一个表象,并没有找到关键。



    不过,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来说,沈括能清楚的观察到这些细节,已经很优秀了。



    不能强求太多。



    沈括拿着图纸,仔细看了看。



    然后他就发现,这炉子的构造,似乎不同寻常呢。



    首先,这炉子的高度,就超出了沈括的想象。



    足足有两丈高。



    而且,从图纸上看,这炉子是靠着山体的。



    此外,炉体是圆形的,而非沈括所见的那些炼铁坩炉那般是方形的。



    这就让沈括有些抓耳挠腮了。



    圆形?



    怎么砌这个炉子?



    他抬起头,看向坐在他面前的官家。



    官家去只是看着他笑了笑。



    得!



    沈括算是明白了,这位官家和上次一样,只是提出一个想法,给他一个大致方向。



    剩下的事情,就全得靠他和专一制造军器局的工匠、官员一起想办法。



    通过一次次失败的尝试,总结出经验、规律,摸索出方法。



    好在,这位官家在这种他亲自交代的任务方面,奖赏惊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了今天天子亲临,恩赏上下的例子。



    沈括觉得,专一制造军器局上下,都必然会奋发用力,竞相效命。



    毕竟,这位官家是真的大方,也是真的愿意给钱。



    于是,沈括拜道:“臣明白了。”



    “不止陛下,在此事上,可有期限限制?”



    赵煦微笑着,说道:“给卿一年时间,卿能办到吗?”



    沈括想了想,答道:“一年之内,臣必让陛下见到此物!”



    至少,他会将这纸上画着的炉子给建起来。



    至于能不能炼钢?会不会倒塌?



    沈括现在还没有底。



    “善!”赵煦微笑着颔首:“卿放手去做就是了!”



    “钱帛、人力、物力都不是问题。”



    沈括恭身再拜:“臣领旨!”



    这位官家和先帝,是有着明显不同的。



    先帝支持大臣做事,常常不惜成本、代价,但他性子急躁,急于求成,总喜欢让大臣立军令状。



    也喜欢强行施压,让大臣按照他的意思去办。



    永乐城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来,种鄂选的筑城之地,更安全,也更合适,先帝也都同意按照种鄂的办法做。



    但徐禧跑过去,看了一圈,上奏说种鄂的办法费钱太多,调用的民力也太多,不合适啊!



    臣这里有个好地方,耗费少,民力调用更少,起码能节省几十万贯呢。



    先帝一听,徐禧说的对啊!



    就应该在徐禧选的地方筑城。



    种鄂上书坚决反对,还拉着他一起,向先帝陈述厉害。



    可先帝却怎么都不肯听,强行要求按照徐禧的方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