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三百九十五章 赵煦:韩绛怎生了这么笨的孙子(第3页)



    显然,作为四川人,苏辙说这句话一定是有根据的。



    恐怕,四川的茶户们,集体发出了某种声音——朝廷再不改正,我们就不干了。



    大不了,一拍两散。



    我们不赚钱,朝廷也不要想收到茶。



    而这正是朝廷的软肋所在。



    大宋榷茶法,从立国迄今,就一直折腾来折腾去。



    搞了无数次变法,也搞了无数次的改革。



    但结果嘛……



    一地鸡毛!



    最后,朝廷摆烂了,再也不想搞了。



    就算是王安石变法,也没有去动茶法。



    因为人人都清楚,茶法是个天坑,掉进去就爬不出来的那种。



    原因?



    历代茶法改革的经验,已经明白的告诉了所有人,在榷茶法上官府和园户、茶商之间的平衡极为脆弱。



    任何一方利益受损,都可能导致整个榷茶法玩不下去。



    韩阶却敢在成都路跟着当地的茶官陆师闵一起,玩大称收茶给小称的茶价。



    这让赵煦对他的智商彻底绝望。



    这到底得多幼稚,才会傻乎乎的以为,地方上的园户会亏本给朝廷种茶?



    他们傻吗?



    好,就算他们傻到愿意亏本种茶,那这个模式可持续吗?



    园户破产了,韭菜苗都没有了。



    朝廷去那里赚钱?!



    “大家……”冯景带着人走进来:“该洗漱歇息了。”



    赵煦放下手中的弹章,点点头:“是啊,是改洗漱了。”



    他看着冯景,忽然问道:“冯景啊,想不想外放?”



    冯景被吓了一大跳,连忙跪下来:“大家,可是臣伺候得不对?”



    “是朕有大事想托付!”赵煦认真的看着冯景,道:“汝且认真想想!”



    赵煦说道:“祖宗制度,内臣必外任,方可转官。”



    “汝已是供奉官,再升迁就只能暗转、寄资,暗转、寄资,非祖宗法度,朕不虞为之。”



    “故而,汝想再升迁,就必须外任,不然永远都只是这福宁殿的邸候。”



    冯景连忙拜道:“臣一切皆依大家旨意。”



    赵煦笑了笑,道:“汝还是认真想想吧!”



    “外任可不比汴京!”



    “而且,汝又是朕身边的人,一旦外任,从地方到中枢,无数眼睛都会盯着汝!”



    冯景只要外任,文官士大夫们,必然会用着放大镜找冯景的问题。



    搞不好会在他任职的地方,安插一堆的眼线,一天十二时辰无死角全方位监视。



    抓到一点小问题,就能上纲上线。



    这是文官们的本能。



    更是一种ptsd!



    谁叫唐代的大貂铛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呢?



    冯景听完,顿时瑟瑟发抖,拜道:“臣不敢欺瞒大家,若是如此的话,臣恐怕会给大家丢人。”



    赵煦听着嗯了一声。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冯景啊,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



    他大概觉得,这辈子就留在福宁殿就够了。



    至于别的事情?



    他需要去考虑吗?



    赵煦点点头,既然冯景有这个自知之明,那也就不必赶鸭子上架了。



    所以,得换人。



    换一个信得过的人。



    谁呢?



    赵煦下意识的想起了两个内臣的名字。



    严守懃、童贯。



    从资序上来说,严守懃比较合适。



    但从聪明、做事上来说,恐怕是童贯合适。



    冯景看着赵煦陷入沉思,知道他在想问题,便悄悄的命人将洗脚水放到床前,开始给赵煦洗起脚来。



    服侍着他擦干净,替他脱下衣服。



    “大家,天晚了,该睡了。”



    赵煦点点头,躺倒床上,排空念头,进入了梦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