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四百四十六章 司马光在行动(3)(第3页)

 执政在没有得到其他宰执同意,甚至没有通知其他宰执,就上书求对?

 这……

 他却不知,司马光已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对司马光来说,这一年来,他已经憋闷的足够久了。

 再也无法忍受了。

 若再这样下去,这执政,他不当也罢。

 ……

 赵煦此时,正在琼林苑的后苑。

 如今正值初夏,琼林苑中百花齐放,蝴蝶飞舞,蜜蜂萦绕。

 但,赵煦却并没有时间,欣赏这琼林苑最美好的时节。

 此时,他正端坐在这后苑的一处偏殿中。

 看着那一件件,专一制造军器局近来新制的器物,在沈括带来的官吏指挥下,一一陈列。

 这些东西都是赵煦近来,断断续续的通过口谕、手诏的方式,吩咐沈括、童贯等人营造的一些简单器物。

 “官家,这是臣奉圣旨供应皇城司而造的刨子……”

 沈括拿起一件木制的方形器物,对着赵煦介绍起来。

 “此物,自造之后,臣等体量详查,确是简练适用!”

 赵煦接过来,将那刨子放在手中细细把玩,然后点点头:“善!”

 刨子不要看简单。

 但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煦能知道刨子,而且还能知道其构造。

 自然是因为他在现代留学的缘故了——很多文物都需要鉴定,而鉴定文物,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技术特征。

 明清家具,为何会出现大量硬木家具?

 黄花梨、金丝楠木等家具,为何是明清时代出现?

 就是因为刨子在明中晚期才开始成熟,并大量应用。

 而在那之前,中国家具以漆器为多。

 也没有什么人用硬木制作家具。

 而有了刨子,就会出现大量的木匠。

 同时,刨子也会让现在还无人问津的黄花梨,成为珍贵的木料。

 有利于海南和交趾的开发。

 将刨子放下,赵煦正欲去看其他器物。

 冯景却忽然来到了赵煦身边,他蹲下身子,附耳到赵煦耳畔,耳语了几句。

 赵煦顿时笑了起来,他对沈括道:“沈卿且在此稍候。”

 沈括躬身:“诺!”

 赵煦领着冯景,走到旁边的一个偏阁,让燕援在十步之外,带人组成了一个警戒圈。

 然后他才问道:“司马公去了文太师府?”

 “是。”

 “什么时辰?”

 “就在两个多时辰之前。”

 “据说,司马公在太师府邸,停留了约有三刻钟,出来时人言:司马执政面色或有不虞,恐与太师有分歧!”

 赵煦点点头,搓了搓手,叹道:“看来,司马公还是耿耿于怀啊。”

 冯景低下头去,不敢接话。

 赵煦踱了踱脚步,他其实对此早有预料。

 章惇这一仗打赢,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各种阴阳怪气、诋毁、攻讦也肯定会随之而来。

 而章惇这个人做事,素来都是不讲究什么舆论观瞻的。

 只要他觉得有道理,能做的事情,他就会去做。

 所以,章惇的名声,一直不大好。

 他的罪名,都不用别人去帮忙找,都是现成的。

 从身世到年轻时的做事风格,到这些年来在朝堂内外得罪的人。

 章惇有无数可供他打击、攻击的地方。

 旁的不说,就一个身世问题,就让章惇每次升迁、除授,都被别人拿出来攻击一番。

 而司马光,是肯定不会让章惇这么顺利回朝的。

 他必然想办法!

 倒是从冯景报告的来看,文彦博似乎拒绝了掺和这事,让赵煦有些意外。

 “冯景!”赵煦看向冯景。

 “臣在。”

 “去告诉探事司,盯着些御史台,也盯着些坊间舆论,有什么动向,随时报告与朕!”

 赵煦对大宋文官们的惯用伎俩无比熟悉。

 要搞臭一个人,起手肯定是在坊间造谣。

 然后逼着对方,剖开自己的肚子,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

 章惇在四年前,就被人摆了这么一道!

 “诺!”冯景领命再拜。

 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感觉,修修改改,只能暂时这样。

 且待作者君,仔细想想。

 ps:明天应该可以3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