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471章 请君入瓮(第2页)

 

等到刑恕带着他,随机抽查了几箱茶叶后。

 

耶律琚的神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了。

 

他抓着手中的一个茶饼,放在鼻前闻了闻,茶叶的香味在鼻腔里弥漫开来。

 

他抬起头,看着木箱上标明的次茶字样。

 

然后他回头看向刑恕:“这是次茶?”

 

刑恕微笑着点头。

 

大宋喝茶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郭户和农村的一等户、二等户。

 

穷人是喝不起,也舍不得喝茶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大部分人喝茶,都会有一点追求。

 

对茶叶的质量,对茶叶的香味,对茶叶煮出来的茶汤……

 

他们都有要求。

 

像那些粗茶制成的茶饼,除了少部分人外,根本没有人买。

 

就算有人买,市场也小的可怜。

 

嘉佑之前,官府还会强制配售次茶、陈茶给商贾们。

 

逼迫这些茶商,想办法卖掉次茶和陈茶。

 

通商法实施后,茶商后解放了,自由了。

 

大部分次茶,就这样自动被市场淘汰出局。

 

特别是成都那边的次茶,因为要面临东南和福建的茶叶竞争。

 

人家质量更好,也更靠近茶叶的主要消费区,自然成本也更低。

 

于是,成都次茶、陈茶的销路更加惨淡。

 

每年积累个几十万斤次茶、陈茶卖不掉是常事。

 

耶律琚却像是掉进了米仓里的老鼠一样。

 

拿着手里的茶饼,两眼放光,兴奋无比!

 

他敢打赌,这些茶叶运回国中后,至少可以卖八九十钱一饼。

 

若是卖给阻卜人、女直人的话,价格可能更高!

 

而且会被人抢购!

 

他本以为,南朝给他的茶叶,质量会很差。

 

他甚至都做好了,南朝人的茶叶充斥着发霉、腐烂的劣质茶叶的准备。

 

哪成想,他居然用着二三十钱一饼的价格,买到了质量八九十钱一饼的茶叶。

 

这是暴利!

 

也是大功!

 

耶律琚狂热的看着刑恕,道:“学士的朋友们,真是义商啊!”

 

刑恕笑而不语。

 

他其实私下在觐见时,问过官家,为何要亏本卖茶叶给北虏?

 

但官家却问了他一个问题。

 

“爱卿,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刑恕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仁义!”

 

但官家却笑了,然后给出了他的答案:“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老实说,刑恕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官家那句话的意思。

 

但刑恕明白,官家胸中肯定藏着乾坤。

 

这桩买卖背后,恐怕藏着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谋划。

 

虽然说,十岁的官家,就开始设计北虏,这听上去有些夸张。

 

但这些时日来,通过和官家的接触。

 

刑恕知道,那位官家绝不可用常理推断。

 

因为他即位以来,还没有在国政上出过错!

 

只要他开始接触并处置国政,他就表现的像一个成熟的君王一样。

 

大宋制度、条贯、祖宗成法。

 

他皆了然于胸。

 

上上下下,也很少有什么人什么事情,可以瞒过他那一双眼睛。

 

耶律琚不知道这些。

 

他现在完

 

全沉浸在喜悦中。

 

他甚至已经能想象得到,他带着这些茶叶回国后,朝野上下对他的夸赞。

 

有了这个功绩,这南朝使的位置,他就算站稳了。

 

……

 

当天晚上,桑家瓦子,里瓦之中的一处酒肆,被刑恕包了下来。

 

耶律琚被请到了主位,坐了下来。

 

然后,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商贾,被刑恕引荐给了耶律琚。

 

“刘兄,这位是在下的好友,这汴京城七十二正店之一的孙家正店的孙东主。”

 

孙赐笑眯眯的来到耶律琚面前:“赐,见过贵客。”

 

这几个月来,孙赐攀上了高枝,生意做的极为红火。

 

如今,孙家正店

 

可谓是日进斗金。

 

当然,有得到,自然就要有付出。

 

现在孙赐的脚店里,有好多酒博士,都是探事司的人。

 

这些人借着孙家的脚店掩护,润物细无声,潜入了汴京内外。

 

不止如此,孙赐还接到过宫里面的命令。

 

宫中命他,投资了许多产业,其中大部分都和他的买卖密切相关。

 

譬如宫中曾命他在汴京城外,建立了一个生产作坊,专门生产一种叫‘花露水’的东西。

 

孙赐一咬牙,投入了数千贯,按照着宫中提供的技术,在城外建立起了一个作坊。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赚大了!

 

花露水一经生产出来,迅速成为汴京人追捧之物。

 

因其有着花香,就连闺阁的官小姐们,也很喜欢。

 

又因为其能驱蚊,所以,现在市面上一小瓶也要卖两贯。

 

就这还供不应求!

 

也比如宫中命他和其他几家,一起以斗纽的方式共同出资数万贯,在汴京城外的一个叫清凉寺的地方,建立起了一个窑场,专门生产装酒的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