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六百六十四章 宗泽的梦幻之日(1)(第2页)

 


    不仅仅暗合着阴阳五行,还可能和崇文院一样,与星相遥相呼应。
 


    这就有意思了!
 


    象天设都,是自古以来,中国都城的营建思路。
 


    像是大宋的皇城和宫城,就分别与天上的太微垣、紫薇垣相对。
 


    又如为了比附银河,太祖皇帝引五丈河之水,穿过皇城大内,并在大内的后苑,建造池沼蓄水,以表天河银汉之意。
 


    又如为了比附天市垣大宋在东华门外专门设市场,以为禁中买卖之地。
 


    然而,想要做到这些,却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这要求设计者,对阴阳八卦五行以及星相有着相当高的研究和相当深入的认知。
 


    于是,赵煦难免好奇,问道:“陆先生,主持此地之人是谁?”
 


    陆佃躬身答道:“奏知陛下,乃是太学正、管勾太学藏书阁营造公事臣裳!”
 


    “嗯?”
 


    “其是先帝元丰五年壬戌榜状元,去岁方以越州签书判官及瓜(任满),改官承务郎,吏部左选注为太学正。”
 


    赵煦听着,抿了抿嘴唇,问道:“黄裳?”
 


    “正是……”
 


    赵煦砸吧了一下嘴巴:“原来是他,难怪了……难怪了!”
 


    黄裳,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几乎没在他眼前出现过。
 


    但,现代留学十年后,这个名字就实在有些如雷贯耳了。
 


    因为在现代有一位影响力极大的的武侠家,在这位家笔下,有两大神功。
 


    九阴、九阳。
 


    其中九阴真经,在其笔下就是黄裳所创的绝世神功!
 


    不过,现实的黄裳,既不懂武功,也没有内力。
 


    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宋状元郎而已。
 


    “陛下可要见他?”陆佃问道。
 


    “嗯!”赵煦点点头。
 


    陆佃正要去传唤,赵煦叫住了他,问道:“朕听说太学中,有太学生名宗泽,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可堪为太学生表率、楷模!请先生也安排一下,叫黄裳与宗泽一起来见朕。”
 


    陆佃楞了一下。
 


    尤其是,当他想到了,黄隐那个总是在太学中,对恩相的新学指手画脚,横看竖看怎么看都不顺眼的家伙,刚刚被这位陛下金口玉言,高升去了西京国子学。
 


    陆佃的神色就更加玩味了。
 


    因为,在今年的太学补试后,太学上报了今年的三舍生名单。
 


    然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自三舍法以后,几乎从不干预上舍生以下的太学生排序的宫中,忽然干涉了一个外舍生的排序。
 


    陆佃记得很仔细,当时,就是他面前的这位陛下,御笔亲勾,直接将当时排在外舍生最后一名的一个太学生直接拔擢到了内舍。
 


    而理由,让太学上下都是瞠目结舌——该生名字甚为吉利,朕很喜欢!
 


    于是,太学上下群情激愤。
 


    黄隐当时闹得特别凶,一度想要把官司打到御前去。
 


    但被陆佃利用自己管勾太学公事的职权压了下去——此乃太学三舍事,非国子监学规所能涉,且天子圣明,所拔该生,文章典雅、壮丽,可升内舍!
 


    为什么呢?
 


    因为陆佃翻了那个外舍生的补试卷子。
 


    因为,这个学生的文章,全部参考和使用的是恩相的三经新义与字说的典故与解释。
 


    不仅仅如此,其文章立意,也与恩相提倡的新学完全吻合。
 


    恩相后来也回信,嘱托他要"为国护才"。
 


    那个外舍生叫什么名字来着?
 


    是了,就是现在官家嘴里的这个人——
 


    宗泽!
 


    推荐其入京参与太学补试的人,是两浙路转运使、知明州陈睦。
 


    而陈睦的这个差遣,乃是当今亲除的——当初都堂给陈睦安排的去处是潭州,但当今御笔一勾,就变成了明州,没多久陈睦就又加了两浙路转运使的差遣,可谓是简在帝心,爪牙心腹一般的大臣。
 


    一个天子亲除的转运使、知州推荐入京的年轻学子,然后被天子用"名字很吉利,朕很喜欢"的理由,从外舍生的倒数第一,升入内舍,直接少奋斗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