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六百七十三章 以旧换新(第3页)

 


    “大斧回去后,可用新铁钱,从民间收购旧铁钱,待官府布告,便可运来南关堡……”
 


    说着,向宗吉就摸出了一枚崭新的铁钱,塞到了王大斧手中。
 


    王大斧一摸就知道,这正是今年开始在熙河路开始发行的铁钱。
 


    这种铁钱的重量、大小都与旧钱一般无二。
 


    只有一个点不同——其不掺杂质,可以直接融化成铁料,再铸造成农具、兵器等等。
 


    故此,这种新铁钱一出现,便广受欢迎。
 


    无论是官员、百姓还是雇工都愿意接受并使用。
 


    吐蕃人、羌人就更不用说了。
 


    王大斧摸着手里的铁钱,看向向宗吉,满脸的不可思议。
 


    实在是这是官府从未做过的事情。
 


    汴京城长大的他,非常熟悉大宋官府的做派——官府占百姓便宜可以!百姓占官府便宜不可以!
 


    旁的不提,单单是一个茶法,都改了多少次了?
 


    每次改革,不是因为茶商、园户怨声载道,不肯种茶、买茶了,就是朝廷觉得,黄橙橙的铜钱都让商贾、园户赚了,心里不平衡,从而掀桌子。
 


    官府什么时候肯自己吃亏,让利百姓了?
 


    向宗吉瞧着王大斧的神色,也是一笑道:“此乃当今官家的德政是也!”
 


    “当今天子奉仁义忠恕之教,而抚四海之百姓,推恩天下,可谓至圣至仁也!”
 


    作为向家人,向宗吉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内幕。
 


    汴京城的小官家,最重信誉。
 


    特别是钱币上!
 


    所以,在今年的新铁钱出来,那位陛下就已经有意,想要在熙河以旧换新。
 


    用新铁钱,回购民间的旧铁钱。
 


    只是奈何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施行,所以就只能新旧铁钱并用。
 


    如今,时机终于成熟!
 


    熙河路各州,这数十年来铸造的铁钱,少说也有千万贯!
 


    官家已有旨意,全部回购!
 


    并用这些铁钱,与党项人赎买被强征、强掳之羌部民众。
 


    如此一来,朝廷的铁钱有了信誉,百姓将乐于使用。
 


    而旧铁钱也没有浪费,它们将涌入西贼国中,推高西贼国内物价。
 


    最重要的是——这些旧铁钱,还能为熙河带来大量劳动力。
 


    同时也可向诸羌部宣示——大宋天子的雨露恩泽,并未遗忘他们!
 


    可谓是四赢!
 


    只是,这些事情,向宗吉不会与王大斧说。
 


    王大斧听着,释然的点头。
 


    汴京的官家吗?
 


    那确实是个好官家!
 


    听说是爱民如子,以百姓衣食为先!便连他在这熙州,都听说这位官家的仁圣名声。
 


    于是,王大斧道:“俺知道了!回去后,俺就去收钱。”
 


    这是送钱给他用。
 


    王大斧记得,当初他率军离开南关堡前,南关堡本地的新钱和旧钱的兑换比就已是三比一了。
 


    三枚旧钱,才有可能换一枚新钱。
 


    而如今朝廷却要回购民间旧钱,而且是一比一的兑换比。
 


    这其中套利空间,不可想象!
 


    不过……
 


    王大斧想了想,对向宗吉道:“钤辖,俺这个人有点笨……所以,有个笨想法……就是怕污了钤辖的耳朵……”
 


    “嗯?”
 


    “俺想用新钱按朝廷的法度,与俺田上的雇工们换钱……”
 


    “这样,他们才会更勤勉……”
 


    “而且,这些人手中的旧钱也不多……”
 


    王大斧记得他弟弟大枪,当初在汴京城的堆垛场给人抗包的时候,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那些雇主们谁要是压工钱、扣工钱。
 


    那类似他弟弟这样的人,就会马上让这雇主什么叫江湖险恶。
 


    左右他们也是烂命一条,根本不怕与那些穿绸衣的商贾好勇斗狠。
 


    向宗吉听着,眼睛渐渐亮起来。
 


    然后他看向王大斧,道:“大斧,果真是俺的福将啊!”
 


    “若无大斧,俺险些因小失大!”
 


    “俺须得立刻将此事告与国舅爷!”
 


    熙河的棉庄,归根结底批了一层雇工制的皮。
 


    有这块皮在就得讲些吃相,就得适当让利,提高雇工们的积极性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