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花萌轩
第七十五章 天仙的好奇心(第3页)
在这个嫡庶分明的时代,他本该是尊贵无比的嫡次孙。
然而,生母早逝,父亲朱标更偏爱继妃吕氏所出的朱允炆,加上他原本顽劣的性子,使得在东宫的地位颇为尴尬。
如今吕氏刚刚被扶正为太子妃,正是需要树立贤德形象的时候。
表面上对朱允熥关怀备至,但经历过现代宫斗剧洗礼的苏宁,又怎会看不出这其中的微妙?
“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身份……”苏宁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就在这大明宫阙中,好好活下去吧。”
他望向窗外,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而他已经成为了这盘棋局中的一员。
……
秋日的暖阳透过雕花木窗,在寝殿的青砖地上洒下斑驳光影。
苏宁正静静坐在窗前,梳理着脑海中纷乱的思绪。
他伸出自己如今肉乎乎的小手,眼神却深邃得不像个四岁孩童。
“朱允熥……”他低声念着这个注定在史书中黯然失色的名字。
作为熟读明史的后世来客,苏宁太清楚这个身份背后的困局。
表面上,他是尊贵无比的大明皇孙,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外孙,太子朱标的嫡次子。
但实际上,这重重尊崇恰恰是他最大的拖累。
“淮西勋贵……”苏宁的指尖在窗棂上轻轻划过。
他的外祖父常遇春,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大明开国的第一猛将。
舅公蓝玉,如今正在北疆叱咤风云,是大明军中威望日隆的永昌侯。
常氏一族在军中的影响力同样盘根错节,与整个淮西武将集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恰恰触动了洪武帝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
苏宁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皇祖父的形象……
一个从最底层爬上帝位的枭雄,对权力的掌控欲达到了极致。
他能够容忍功臣,却绝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可能威胁朱家江山的存在。
“若是那个便宜大哥朱雄英还在……”苏宁暗叹一声。
作为朱元璋亲自教养的皇长孙,朱雄英若是继位,自然能够驾驭这些骄兵悍将。
太子朱标仁厚贤明,在文武百官中威望极高,也足以平衡各方势力。
但朱允熥不同。
一个与淮西勋贵关系如此密切的皇子,若是登上皇位,外戚势力必然坐大。
这是朱元璋绝不能容忍的。
“所以后来才会坚决的选择朱允炆……”苏宁的眼神变得清明。
吕氏出身文官家庭,在军中毫无根基。
选择朱允炆继位,既能避免外戚干政,又能借助文官集团制衡武将势力。
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考量。
他甚至能够预见,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位皇祖父会举起屠刀,将蓝玉等淮西将领一网打尽,彻底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而作为蓝玉的外甥孙,他苏宁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更不用说后世之君的皇后都选自平民之家了……”苏宁又是苦笑着摇头。
从明仁宗开始,大明皇帝的皇后多出自寒门,这绝非偶然。
朱元璋立下的这个规矩,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外戚干政的可能。
而身上流着常氏血液的朱允熥,天生就站在了这个规则的对立面。
寝殿外传来脚步声,苏宁立即收敛了心神,恢复了孩童应有的懵懂表情。
进来的是太子妃吕氏。
她如今刚被扶正,正是需要树立贤德形象的时候。
只见她端着一碗参汤,笑容温婉:“允熥,该喝药了。”
苏宁尽可能乖巧地点头,任由吕氏一勺勺地喂他喝药。
他清楚地看到,吕氏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
有关切,有算计,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多谢母妃。”他奶声奶气地说着,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在这个深宫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密切关注着。
曾经的顽劣让他不受重视,而如今死里逃生后的反常安静,恐怕也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喝完药,吕氏温柔地替他擦了擦嘴角:“允熥要乖乖的,好生休养。你父王近日忧心国事,莫要再去烦扰他了。”
苏宁乖巧地点头,心中却是一凛。
这话听起来是关心,实则是在提醒他:太子并不喜欢他这个顽劣的儿子,最好安分守己。
待吕氏离开后,苏宁重新走到窗前。
秋风吹动庭中的梧桐,落叶纷飞。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朱允熥……”他的目光渐渐坚定,“那自己就不能坐以待毙。”
他知道,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自己最终会被贬为郡王,在永乐年间郁郁而终。
但现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余地。
“淮西勋贵是危机,但也是机遇。”他轻声自语,“关键在于,如何让皇祖父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驾驭。”
远处传来钟声,那是宫中的报时钟。
苏宁抬头望向南京紫禁城的深处,那里坐着这个帝国的主宰,他的皇祖父朱元璋。
“就让我来看看,在这个真实的大明,我能够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稚嫩却坚毅的脸上。
这个身体里装着六百年后灵魂的皇孙,已经做好了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并且要活得精彩的准备。
……
然而,生母早逝,父亲朱标更偏爱继妃吕氏所出的朱允炆,加上他原本顽劣的性子,使得在东宫的地位颇为尴尬。
如今吕氏刚刚被扶正为太子妃,正是需要树立贤德形象的时候。
表面上对朱允熥关怀备至,但经历过现代宫斗剧洗礼的苏宁,又怎会看不出这其中的微妙?
“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身份……”苏宁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就在这大明宫阙中,好好活下去吧。”
他望向窗外,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而他已经成为了这盘棋局中的一员。
……
秋日的暖阳透过雕花木窗,在寝殿的青砖地上洒下斑驳光影。
苏宁正静静坐在窗前,梳理着脑海中纷乱的思绪。
他伸出自己如今肉乎乎的小手,眼神却深邃得不像个四岁孩童。
“朱允熥……”他低声念着这个注定在史书中黯然失色的名字。
作为熟读明史的后世来客,苏宁太清楚这个身份背后的困局。
表面上,他是尊贵无比的大明皇孙,开国名将常遇春的外孙,太子朱标的嫡次子。
但实际上,这重重尊崇恰恰是他最大的拖累。
“淮西勋贵……”苏宁的指尖在窗棂上轻轻划过。
他的外祖父常遇春,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大明开国的第一猛将。
舅公蓝玉,如今正在北疆叱咤风云,是大明军中威望日隆的永昌侯。
常氏一族在军中的影响力同样盘根错节,与整个淮西武将集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这,恰恰触动了洪武帝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
苏宁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皇祖父的形象……
一个从最底层爬上帝位的枭雄,对权力的掌控欲达到了极致。
他能够容忍功臣,却绝不能容忍任何一个可能威胁朱家江山的存在。
“若是那个便宜大哥朱雄英还在……”苏宁暗叹一声。
作为朱元璋亲自教养的皇长孙,朱雄英若是继位,自然能够驾驭这些骄兵悍将。
太子朱标仁厚贤明,在文武百官中威望极高,也足以平衡各方势力。
但朱允熥不同。
一个与淮西勋贵关系如此密切的皇子,若是登上皇位,外戚势力必然坐大。
这是朱元璋绝不能容忍的。
“所以后来才会坚决的选择朱允炆……”苏宁的眼神变得清明。
吕氏出身文官家庭,在军中毫无根基。
选择朱允炆继位,既能避免外戚干政,又能借助文官集团制衡武将势力。
这才是朱元璋真正的考量。
他甚至能够预见,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位皇祖父会举起屠刀,将蓝玉等淮西将领一网打尽,彻底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而作为蓝玉的外甥孙,他苏宁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更不用说后世之君的皇后都选自平民之家了……”苏宁又是苦笑着摇头。
从明仁宗开始,大明皇帝的皇后多出自寒门,这绝非偶然。
朱元璋立下的这个规矩,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外戚干政的可能。
而身上流着常氏血液的朱允熥,天生就站在了这个规则的对立面。
寝殿外传来脚步声,苏宁立即收敛了心神,恢复了孩童应有的懵懂表情。
进来的是太子妃吕氏。
她如今刚被扶正,正是需要树立贤德形象的时候。
只见她端着一碗参汤,笑容温婉:“允熥,该喝药了。”
苏宁尽可能乖巧地点头,任由吕氏一勺勺地喂他喝药。
他清楚地看到,吕氏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
有关切,有算计,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多谢母妃。”他奶声奶气地说着,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在这个深宫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密切关注着。
曾经的顽劣让他不受重视,而如今死里逃生后的反常安静,恐怕也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喝完药,吕氏温柔地替他擦了擦嘴角:“允熥要乖乖的,好生休养。你父王近日忧心国事,莫要再去烦扰他了。”
苏宁乖巧地点头,心中却是一凛。
这话听起来是关心,实则是在提醒他:太子并不喜欢他这个顽劣的儿子,最好安分守己。
待吕氏离开后,苏宁重新走到窗前。
秋风吹动庭中的梧桐,落叶纷飞。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朱允熥……”他的目光渐渐坚定,“那自己就不能坐以待毙。”
他知道,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自己最终会被贬为郡王,在永乐年间郁郁而终。
但现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余地。
“淮西勋贵是危机,但也是机遇。”他轻声自语,“关键在于,如何让皇祖父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这股力量,而不是被这股力量所驾驭。”
远处传来钟声,那是宫中的报时钟。
苏宁抬头望向南京紫禁城的深处,那里坐着这个帝国的主宰,他的皇祖父朱元璋。
“就让我来看看,在这个真实的大明,我能够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稚嫩却坚毅的脸上。
这个身体里装着六百年后灵魂的皇孙,已经做好了在这个时代活下去,并且要活得精彩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