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花萌轩
第九十六章 梦中情人(第2页)
赵思礼猛地站起:“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刘继元意味深长地看着眼前的赵思礼,郑重说道,“表哥,这说不定是赵家的一场造化啊!我知道你们现在心中不愿,但世事难料,祸福相依。灵儿这桩婚事,表面上看是火坑,说不定日后会有转机。”
送走刘继元后,赵思礼独自在书房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这时,赵灵儿推门进来,眼睛红肿如桃,但神色却出奇地平静。
“爹,女儿想通了。”赵灵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决绝,“女儿愿意嫁。”
“灵儿,你……”
“女儿知道,这是圣旨,违抗不得。”赵灵儿凄然一笑,眼中泪光闪烁,“既然命运如此,女儿认命便是。总不能因女儿一人,连累全家老小。”
赵思礼看着女儿强作坚强的模样,心中一痛,刘继元的话在耳边回响。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
三日后,赵思礼亲自前往吴王府“探病”。
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他见到了卧病在床的苏宁。
只见苏宁面色苍白,双唇无色,气若游丝,确实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赵思礼按照礼节问候,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然而在他行礼告退时,却意外地对上了苏宁突然睁开的双眼。
那双眼睛清澈明亮,锐利如鹰,哪有半分病人的浑浊?
只一瞬间,那双眼睛又恢复了病态的迷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赵思礼心中巨震,顿时明白了刘继元的话中深意。
他强忍内心的狂喜,不动声色地躬身退出,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当晚,赵家召开家庭会议。
“灵儿,”赵思礼郑重地对女儿说,“这门亲事,为父同意了。”
“老爷!”王氏惊呼,“你怎么也……前几日不是还说要拼着乌纱帽不要,去求皇上收回成命吗?”
赵思礼摆手制止妻子,对女儿说:“为父今日去见过了吴王殿下。灵儿,或许这真的是你的缘分。人生在世,福祸难料。既然命运如此安排,我们不如坦然接受。”
赵灵儿惊讶地看着父亲,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改变了态度,但见父亲神色坚定,她也只能默默点头。
……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吴王大婚的旨意正式颁布。
赵家一改往日的愁云惨淡,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婚事。
这番转变在南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人同情赵家的遭遇,认为他们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强颜欢笑;有人嘲讽赵思礼卖女求荣,想借此攀附皇亲;更有人猜测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大婚当日,吴王府张灯结彩,却难掩冷清。
朱元璋特意下旨简化礼仪,让重病的苏宁免去了所有迎亲的繁琐程序。
新房内,赵灵儿独自坐在床前,红盖头下的面容看不清表情。
她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已不抱任何希望。
自然是没有人为她掀开盖头。
许久,她自己伸手揭下盖头,目光投向那个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
看着那个毫无反应的男人,赵灵儿轻轻叹了口气,仿佛认命一般的接受了这一切。
她起身走到梳妆台前,开始卸下繁重的头饰。
然而赵灵儿不知道,此刻苏宁的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巨浪。
当他的目光掠过新娘的面容时,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震惊……
这个赵灵儿,竟然酷似现实世界的刘一菲!
那眉眼,那神态,简直如出一辙!
……
洪武二十六年的盛夏,烈日炙烤着南京城,吴王府内却难得地透出了一丝生机。
这座沉寂已久的王府,仿佛一池死水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终于泛起了涟漪。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那位刚刚入府的新王妃赵灵儿。
大婚后的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赵灵儿便已梳洗整齐。
她身着淡青色王妃常服,头戴简单的珠钗,步履从容地来到前院。
“王府上下所有人等,即刻到前院集合。”
清冷的声音在晨雾中传开,不多时,二十余名仆役便聚集在了院中。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都带着几分不安与好奇。
赵灵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声音清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今日起,王府内一切事务由我掌管。王爷病重,更需要精心照料。若有懈怠者,严惩不贷!”
底下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一个胆大的婆子小声嘀咕:“王妃娘娘,不是奴婢多嘴,这王府的事务向来是由王总管……”
“从前是从前。”赵灵儿打断她,目光如炬,“如今我既入了王府,自然要担起这个责任。若是有人觉得不妥,现在就可以领了月钱离开。”
那婆子立刻噤声,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王总管。”赵灵儿看向站在最前头的老者。
“老奴在。”朱元璋亲自选派的老太监王喜王公公连忙躬身。
“今日起,每日需将王爷的饮食起居详细记录,我要亲自过目。”
“是,王妃。”
训话结束后,赵灵儿径直来到苏宁的寝殿。
殿内药味浓郁,她轻轻推开一扇窗,让清新的空气流通进来。
看着床上依旧昏迷不醒的夫君,她轻叹一声,随即唤来两名侍女。
“你们记住,”赵灵儿坐在床沿,亲自示范着按摩的手法,“每日早晚各一次,要这样为王爷活动筋骨。长期卧床,若是再不活动,肌肉会萎缩的。”
“是,王妃娘娘。”侍女们小心翼翼地按照吩咐开始为苏宁按摩。
赵灵儿站在一旁仔细监督,不时上前纠正动作:“力度要适中,太重了会伤着王爷,太轻了又起不到效果。”
“千真万确!”刘继元意味深长地看着眼前的赵思礼,郑重说道,“表哥,这说不定是赵家的一场造化啊!我知道你们现在心中不愿,但世事难料,祸福相依。灵儿这桩婚事,表面上看是火坑,说不定日后会有转机。”
送走刘继元后,赵思礼独自在书房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这时,赵灵儿推门进来,眼睛红肿如桃,但神色却出奇地平静。
“爹,女儿想通了。”赵灵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决绝,“女儿愿意嫁。”
“灵儿,你……”
“女儿知道,这是圣旨,违抗不得。”赵灵儿凄然一笑,眼中泪光闪烁,“既然命运如此,女儿认命便是。总不能因女儿一人,连累全家老小。”
赵思礼看着女儿强作坚强的模样,心中一痛,刘继元的话在耳边回响。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
三日后,赵思礼亲自前往吴王府“探病”。
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他见到了卧病在床的苏宁。
只见苏宁面色苍白,双唇无色,气若游丝,确实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赵思礼按照礼节问候,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然而在他行礼告退时,却意外地对上了苏宁突然睁开的双眼。
那双眼睛清澈明亮,锐利如鹰,哪有半分病人的浑浊?
只一瞬间,那双眼睛又恢复了病态的迷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赵思礼心中巨震,顿时明白了刘继元的话中深意。
他强忍内心的狂喜,不动声色地躬身退出,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当晚,赵家召开家庭会议。
“灵儿,”赵思礼郑重地对女儿说,“这门亲事,为父同意了。”
“老爷!”王氏惊呼,“你怎么也……前几日不是还说要拼着乌纱帽不要,去求皇上收回成命吗?”
赵思礼摆手制止妻子,对女儿说:“为父今日去见过了吴王殿下。灵儿,或许这真的是你的缘分。人生在世,福祸难料。既然命运如此安排,我们不如坦然接受。”
赵灵儿惊讶地看着父亲,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改变了态度,但见父亲神色坚定,她也只能默默点头。
……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吴王大婚的旨意正式颁布。
赵家一改往日的愁云惨淡,开始热热闹闹地准备婚事。
这番转变在南京城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有人同情赵家的遭遇,认为他们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强颜欢笑;有人嘲讽赵思礼卖女求荣,想借此攀附皇亲;更有人猜测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大婚当日,吴王府张灯结彩,却难掩冷清。
朱元璋特意下旨简化礼仪,让重病的苏宁免去了所有迎亲的繁琐程序。
新房内,赵灵儿独自坐在床前,红盖头下的面容看不清表情。
她静静地等待着,心中已不抱任何希望。
自然是没有人为她掀开盖头。
许久,她自己伸手揭下盖头,目光投向那个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丈夫。
看着那个毫无反应的男人,赵灵儿轻轻叹了口气,仿佛认命一般的接受了这一切。
她起身走到梳妆台前,开始卸下繁重的头饰。
然而赵灵儿不知道,此刻苏宁的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巨浪。
当他的目光掠过新娘的面容时,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震惊……
这个赵灵儿,竟然酷似现实世界的刘一菲!
那眉眼,那神态,简直如出一辙!
……
洪武二十六年的盛夏,烈日炙烤着南京城,吴王府内却难得地透出了一丝生机。
这座沉寂已久的王府,仿佛一池死水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终于泛起了涟漪。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那位刚刚入府的新王妃赵灵儿。
大婚后的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赵灵儿便已梳洗整齐。
她身着淡青色王妃常服,头戴简单的珠钗,步履从容地来到前院。
“王府上下所有人等,即刻到前院集合。”
清冷的声音在晨雾中传开,不多时,二十余名仆役便聚集在了院中。
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都带着几分不安与好奇。
赵灵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声音清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今日起,王府内一切事务由我掌管。王爷病重,更需要精心照料。若有懈怠者,严惩不贷!”
底下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一个胆大的婆子小声嘀咕:“王妃娘娘,不是奴婢多嘴,这王府的事务向来是由王总管……”
“从前是从前。”赵灵儿打断她,目光如炬,“如今我既入了王府,自然要担起这个责任。若是有人觉得不妥,现在就可以领了月钱离开。”
那婆子立刻噤声,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王总管。”赵灵儿看向站在最前头的老者。
“老奴在。”朱元璋亲自选派的老太监王喜王公公连忙躬身。
“今日起,每日需将王爷的饮食起居详细记录,我要亲自过目。”
“是,王妃。”
训话结束后,赵灵儿径直来到苏宁的寝殿。
殿内药味浓郁,她轻轻推开一扇窗,让清新的空气流通进来。
看着床上依旧昏迷不醒的夫君,她轻叹一声,随即唤来两名侍女。
“你们记住,”赵灵儿坐在床沿,亲自示范着按摩的手法,“每日早晚各一次,要这样为王爷活动筋骨。长期卧床,若是再不活动,肌肉会萎缩的。”
“是,王妃娘娘。”侍女们小心翼翼地按照吩咐开始为苏宁按摩。
赵灵儿站在一旁仔细监督,不时上前纠正动作:“力度要适中,太重了会伤着王爷,太轻了又起不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