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王城府(第2页)

这时,一个亲兵快步走来,低声道:“将军,武定侯又在校场外闹事了。”
平安皱眉:“所为何事?”
“侯爷说......说咱们的新规辱没了武将的尊严,非要见您理论。”
平安叹了口气:“请侯爷到帐中一叙。”
“是!将军。”
......
中军大帐内。
郭英怒气冲冲地闯进来,不等平安开口就大声质问:“平安!你这是什么意思?让当兵的去读书识字?还要学什么新政?这是要把咱们的兵都教成秀才吗?”
平安不慌不忙地请郭英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侯爷息怒。陛下说过,未来的战争,不仅要靠勇武,更要靠智慧。士兵们识字明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军令,才能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胡说八道!”郭英一拍桌子,“老夫不识字,不也打了胜仗?”
“此一时彼一时。”平安耐心解释,“如今火器日新月异,战术推陈出新,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侯爷难道希望咱们大明的军队落后于人吗?”
郭英一时语塞,但仍不服气:“那监军制度呢?让文官来指手画脚,这不是要架空我们武将吗?”
“监军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实行了!如今不过是全面推行而已,另外监军并不是要架空武将,而是要协助武将。”平安正色道,“军政分开,互相监督,这样才能杜绝腐败,提高效率。侯爷,这些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啊。”
郭英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你们年轻人的事,老夫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侯爷,如今陛下已经对老臣很是优待,所以我们理应支持陛下的政令。”
“行吧!我知道了。”
他站起身,步履蹒跚地向帐外走去,背影显得格外落寞。
平安望着老将军远去的背影,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他知道,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会平坦,但为了大明的强盛,这些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
......
乾清宫内,苏宁听着平安的汇报,满意地点点头。
“你做得很好。郭英那边,不必太过苛责。这些老将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看着时代变迁,心里有些落差也是难免的。”
“陛下圣明。”平安躬身道,“只是改革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臣担心......”
“不必担心。”苏宁打断他,“只要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记住,我们不仅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更要建立一支有灵魂的军队。”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辽阔的疆域:“未来的大明,需要的是既能保卫国土,又能理解新政的新式军人。这条路,我们必须走下去。”
窗外,夕阳西下,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一片金黄。
在这片金光中,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大明军队中悄然进行。
……
时值初冬,南京城飘起了细雪,紫禁城的金顶朱墙覆上了一层素白。
然而,在这片静谧之下,一股足以改变时代的力量正在皇城一隅的“皇家商行”内澎湃涌动。
“陛下!陛下!”一名小太监顾不得礼仪,气喘吁吁地闯入乾清宫,脸上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皇家商行……总管求见!说是……成了!”
正在批阅奏章的苏宁笔锋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洇开一小团。
他立刻意识到了什么,猛地站起身:“快宣!”
片刻后,皇家商行总管吴徵几乎是踉跄着进来的。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太监,此刻竟像个孩子一样,官帽歪斜,袍角沾满了油污,双眼却亮得吓人。
他手中紧紧捧着一个用黄绸覆盖的物件,身后跟着同样激动不已的几位工匠和锦衣卫。
“陛下!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吴徵声音颤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高高举起那物件,“臣等……幸不辱命!依照陛下所赐‘天书’之图样,这……这‘内燃机’,成了!”
苏宁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狂喜,快步上前亲手扶起吴徵,揭开了那层黄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