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92章(捉虫)(第3页)



    春妮儿点头,不好意思地说:“赵主任,我回去了。”



    "好。"



    赵柯送她出去。



    春妮儿在赵柯面前,要比在其他人面前,说话更自如。她离开前,向赵柯道了一句谢。



    赵柯抬手。



    春妮儿不解。



    “握一下吧。”赵柯心情很好,“我也得向你道谢,谢谢你努力挣扎,让我的辛苦不是白费力气,我也很满足。"



    春妮儿看着她的眼睛,缓缓抬起手,搭在她的手里。



    赵柯握紧,笑眯眯地上下晃了晃,"祝我们以后合作愉快,孙春妮儿同志。"春妮儿随着她,"合、合作愉快,赵主任。"两只手分开,互相道别。



    春妮儿走了两步,回头看一眼,露出一个细微的笑。赵柯目送她离开,转身回屋。



    “赵主任。”



    赵柯听到傅杭的声音,停下,"傅知青"晚上,陈三儿用傅杭霍霍的面做了一锅面片儿。白面是细粮,林海洋和陈三儿全都吃的开心。



    傅杭只吃了一点儿,偏偏只有他吃得胃不太舒服,习惯性地出来站会儿,想着或许能看见赵柯。很幸运,真的看见她了。



    还看见了刚才她和春妮儿



    说话的一幕…



    傅杭并不隐瞒他刚才听见了她们的对话,更加靠近围栏边儿,缓声道:“我们也是合作……”隐含之意,我也想握手。



    赵柯微讶,随即爽朗一笑,大大方方地走到围栏边儿,主动伸出手,"傅知青,合作愉快。"围栏的高度,正好到她肩膀,赵柯需要举起手。傅杭高,只要微微抬起手,便可够到她的手。他没有握全手,只克制地握住她的手指。



    "合作愉快。"



    傅杭握完,率先松开手。赵柯挥手,爽快地道别。



    傅杭不适全无,心情愉悦地回去。今晚,夜色真美。



    转过天,春妮儿跟着孙大爷一起上工。路上,所有人看见她,面上都有惊讶。



    不过他们每个人都满脸笑意,惊讶过后,态度就平常了。有跟孙家关系比较近的,还跟春妮儿说话。“身体咋样抢收的活儿强度大,能行吗”春妮儿轻声回应:“我能干的。”



    “回村儿就放心吧,有咱大队,你前面儿的婆家不敢到咱村儿来欺负你。”



    春妮儿"嗯"了一声,顿了顿,道:“谢谢。"



    "有啥事儿吱一声,别不好意思。"



    春妮儿又道谢。



    直到大家全都干起活儿来,春妮儿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每一张脸都带着笑。没有苦闷。



    只有笑脸相迎。



    春妮儿不懂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只是极其明显地感觉到,赵村儿和李村儿不一样,现在的赵村儿和她记忆里的赵村儿,也不一样。



    但这种不一样,是好的。



    春妮儿满足而踏实,每一次弯下腰割豆杆,都没有在李村儿时的麻木。



    她知道,她选择一定没有错,生活一定会向好。



    而赵村儿的不同,外村儿的青年们同样感受颇多。



    赵村儿大队的人在他们眼里,积极,阳光,向上……



    他们各自的大队,即便大家都在守规矩地上工,可表情是不一样的,心态是不一样的,集体的面貌是不一样的。



    他们任劳任怨,但不会多干一点儿额外的活儿。他们也有追求,但还只是多攒一间屋子,多吃一口



    饭。



    不像赵村儿,他们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勤劳肯干,谈论的是“砖瓦房”、“明年”、"以后"…



    就好像,其他大队还在为了温饱努力,赵村儿大队已经起跑,有更远大的未来。赵村儿大队还不是空想,他们真的在一步一步地实现那个未来。各大队的青年们各自都在议论赵村儿,向往赵村儿。



    之前,他们中不少人看中赵村儿大队的条件,对赵村儿大队的姑娘们献过殷勤。未婚姑娘就那么几个,这些青年火气大,私底下还闹过一点儿矛盾。后来姑娘们提出婚后不想离开赵村儿,很多男青年退缩了。



    因为赵村儿烧出砖,退缩的男青年又不介意“倒插门儿”被人讲究了,蠢蠢欲动。杨菲和靠山屯儿大队的罗风因为之前跳水救人的事儿,有了联系,她帮他补个衣服,他看见她干



    活顺便儿帮把手,一来一往,渐渐就有了暖昧。



    自从俩人眉来眼去,罗风整个精气神儿都很不一样,按照靠山屯儿大队其他青年的说法,就是“吃了最甜的蜜,满面春风惹人来气”。



    等到一男一女心照不宣,罗风找到个机会表了意,杨菲也跟他说了留在赵村儿的事儿。当时罗风也有点儿抗拒犹豫,回去跟同大队的青年一说,大家伙一致的意见都是——“你是大队长侄子,又不是娶不着媳妇儿,咋能找对象不娶回家,还上门儿呢。”



    但罗风有一个好处,他遇到事儿不是那种不管不顾直接变脸的,而是先了解、沟通,再决定。于是他就听说,赵村儿被追求的未婚姑娘们以后都想丈夫留在赵村儿。



    他还听说,六河子大队的马盛跟赵村儿的姑娘定亲,两家已经商量好,婚后马盛的粮食关系转到赵村儿,



    至于缘由,杨菲给他了——因为赵村儿好,比别的村儿好,他们明明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更大的追求,为什么一定要因为婚嫁习俗,必须住到婆家。



    这理由,很现实,并不是“舍不得娘家”、"抵触婆家"之类充满个人感情色彩的原因。



    所以,罗风理智地观察着赵村儿,理智地跟杨菲沟通,理智地考虑。



    “赵村儿烧出砖”,“赵村儿很快要盖砖房”的消息一传开,其他青年态度大变,罗风同村的青年们也变了态度。



    “要是能住上砖房,转粮食关系到对象家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今年一个涝灾,他们大队的条件就超咱们大队一截,你看他们这么忙活,以后不得更好。""六河子大队的马盛是不是早就知道啥风声"



    “罗风,我要是你,肯定立马答应,能留在赵村儿大队多好。”



    罗风已经去看过放在赵村儿大队部的砖,根本不用他们劝说。



    不过罗风去找杨菲的时候,问她:“如果我因为赵村儿条件好,答应留在赵村儿,而不是因为喜欢你,答应留下,你心里不会硫得慌吗"



    杨菲的回答是:“喜欢重要,条件也重要,喜欢不能当饭吃。我们赵主任说了,结婚就是要衡量,男女彼此挑选,你可以衡量我的条件,我也可以衡量你的条件,大家是公平的,没必要遮羞。"



    罗风沉默。



    杨菲有些紧张,"怎么了吗"



    罗风看她,眼神复杂,"你没发现,你有个很大的问题吗""问题"



    杨菲低头看自己,她有什么问题“不,不只是你。”罗风纠正自己的话,“你们赵村儿好多人,都是这样。”



    杨菲迷糊,"啊"



    罗风道:“你们说话的时候,总有个习惯,‘我们赵主任说了’,‘赵主任让我们’,‘赵主任"……"每天都“赵主任”。



    杨菲听他说之前完全没意识到,微微张嘴,“是这样吗”罗风肯定地点头,“是。”



    杨菲想了想,不在意,"赵主任有道理嘛,你以后也会的。"



    罗风看她这样,心里不太舒服:“……我跟你坦白过的,我之前对那位赵主任有过一点好感,你都不吃醋吗"



    杨菲:



    她该怎么告诉他,他们赵村儿男青年对赵柯的复杂感情再保留一些神秘感吧,虽然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