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118章

    第二天,四个人拆伙,傅杭三人去拖拉机厂学习,赵柯跟赵瑞去看种子。赵瑞是农学院的学生,直接领着赵柯去找系主任。有人好办事儿,赵柯这点儿小名头,也好用。



    双方寒暄几句,道明来意,系主任就给她推荐了黄豆和玉米种子,说到稻种,滔滔不绝。



    “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解决咱们国家老百姓的温饱。前年推广了新品种,在南边儿试验两年,产量都很高。咱们这边一年一茬,也在找适配本地、产量高的新品种,今年咱们省增加了试验田指标,你们大队所在的片区没有划试验田,但可以主动申请,有减免政策,赵同志有兴趣吗"



    "有!"



    赵柯眼睛锃亮。



    只要有便宜,来者不拒。



    “我们大队愿意申请。”



    系主任便告诉她去省农业部办。



    赵柯和赵瑞乘车转到农业部,需要填的资料比较多,还得有公社和大队的盖章。赵柯习惯性地打好关系,借到电话,联系了公社。



    公社盖章送来,最快也得两三天,而且种子也不能立即发下来。



    段书记在电话里对赵柯说: "材料带回来盖章,到时候公社帮你们大队办,来得及春耕。"



    赵柯道谢,挂断电话后,直接在这儿填,有问题就能跟干事问清楚,填好拿走,省得到时候出纰漏耽误时间。



    那干事跟她聊得不错,又想起个事儿,告诉她: “今年首都要办一个全国性质的专业养猪培训,



    这是第一届,咱们省名额有限,养猪场达到规格就可以报名,你们大队养了多少头猪啊"



    “三十三头。”



    干事点头道: "够资格,你们要报吗"



    "报!"



    干事又拿给她一张报名表, "填集体就行,把你们公社和大队的名字写上,部门领导会选出名单,到时候通知你们。"



    "好。"



    赵柯按照她说得填好,递还给她,道谢: “要不是你跟我说,我肯定不知道,太谢谢你了。”



    这种名额相当紧缺,一般都不会大张旗鼓地发出去,先到先



    得,然后等到培训开始,报纸报道一下,才知道有这回事儿,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未免有贿赂的嫌疑,赵柯只能接连口头道谢。



    干事笑道: “赶巧赵同志你们今天来了,晚了报名期就过了。”



    "看来我运气确实好,来得巧,接待我们的同志也热心肠。"下午,赵柯和赵瑞去定了黄豆和玉米种子,今天的事儿便暂时了了。傍晚,傅杭三人回来。



    傅杭问赵柯: "怎么样今天顺利吗"赵柯道: “何止是顺利,还有意外收获。”林海洋好奇, "什么意外收获"



    “可以申请水稻试验田,省里提供种子,秋收后交够稻米就行。”赵柯心情很好, “还有,我到农业部听说,国家组织了一个专业的养猪培训,我报了名。"



    “那可太好了!”



    林海洋瞥傅杭一眼,故意说道: “我们也有个好事儿,让傅杭告诉你。”赵柯便看向傅杭, “什么好事儿”



    傅杭道: “今天拖拉机厂收二手拖拉机,有个挺大的旧拖斗,收拾收拾还能用,我跟他们商量,咱们大队便宜些买下来,方便拉东西回去。"



    赵柯高兴, "是得有个拖斗,要是给手扶拖拉机也配个拖斗就好了。"



    他们自个儿开回去,能省票钱和雇车拉种子的钱,成本肯定是买拖斗要高一些,但拖斗留下了,以后还能继续用,就不算亏。



    傅杭点头, "这两天,我多问问,拖拉机厂应该有。"赵柯突然笑起来, "咱们真像是乡下来城里打秋风的亲戚。"



    傅杭理所当然: “做买卖,谈生意,之所以‘谈’,就是为了争利,况且我们并没有强买。”赵柯挑眉。



    林海洋冲着陈三儿挤眉弄眼,小声儿道: “傅知青现在跟赵主任就是一丘之貉。”赵柯和傅杭都听见了,同时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