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 暗示(第2页)



    赵萍萍忍不住笑出来,嗔道:“起开,挡路了。”



    马盛蹲着,挪了挪。



    赵萍萍脚步轻松地绕过他,出去跟父母说。



    赵建发夫妻俩和赵小草一直在侧耳偷听他们的动静儿,只能隐约听到几个词,“舍不得……拦着……嫌弃……离婚……”



    罗红霞心慌,等大女儿一出来,便埋怨道:“你一个女人,那么要强干啥,女婿又不是不能养你,非得吃那辛苦,不知足哪能过好日子……”



    今天如果是栓柱儿,她也会说“你一个男人,那么要强干啥”吗?



    赵萍萍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她只知道一个事儿,“只要有本事,我不用人养,我们是结婚过日子,不是找饭票。”



    因为性别,女人得做得远比男人优秀,才会被人在同等的环境中正视,本身就是不平等。



    但是,任何的不平等到平等,都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锲而不舍、前赴后继,才能踏过荆棘。



    ·



    赵二奶家——



    赵二奶在回家的路上要求胡和志和孙女赵芳芳去领结婚证。



    胡和志当着老太太的面儿,什么反驳都没有,等和赵芳芳回到屋里,才愧疚地对赵芳芳说:“一直没想到要领结婚证,是我粗心大意,我很想跟你成为法定夫妻,只是这个时间点结婚,好像是为了培训一样,功利心太强,我心里愧对你。”



    赵芳芳摇头,“怎么会呢,大家之前都不领结婚证,你没想到不是粗心大意,也不是功利心,不要自责。”



    胡和志并没有宽心,依旧满脸愁闷地说:“我一事无成,无颜回家,连累你和孩子们也至今没能去见见我父母……”



    “没有,你怎么会是一事无成?”赵芳芳急切地劝慰他,“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这个培训,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胡和志并不想领结婚证,结婚证太麻烦了,可这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能让他的履历更光鲜。



    结婚证、保证协议……签可以,得值得。



    “大队里每个人都很努力,我并没有自傲到认为我一定能行……”胡和志以退为进,沮丧道,“不然,算了吧,我还是别参加了。”



    “那怎么行?”



    赵芳芳态度坚决,“你肯定行。”



    “我一直想着,如果能回城,就带着你和孩子们回去,让你们有更好的生活……”胡和志摇头叹气,“你不要再安慰我了……”



    “和志,你别气馁,我和奶一定会想办法的,有报名资格的人就那些,我们先去打听打听,都有谁会报名。”



    赵芳芳说完,匆匆出去,和赵二奶一起想主意。



    赵二奶知道胡和志愿意领结婚证,脸色缓和了不少,道:“咱大队,有几个文化比胡和志强的?也就赵柯和几个知青,一个结婚证,都得刷下去,剩下的……”



    老太太没放在眼里。



    “那也得打听打听,别又出现啥意外。”



    赵二奶琢磨了一会儿,“回头我去打听。”



    知青点——



    刘兴学、庄兰他们四个知青回来往常干啥还干啥,一句关于“养猪培训”的话都没说。



    方静欲言又止地看着几人,没人理会她,憋不住道:“我觉得那个报名条件对咱们知青不公平,是歧视知青。”



    四个人,劈柴的,烧火的,摘菜的,刷锅的,全都停下来,疑惑地看向她。



    啥歧视?



    方静自顾自地愤慨,“赵主任一直说,知青也是赵村儿大队的一份子,现在报名,却直接将知青排除在外,不是歧视是什么?她以前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哄骗咱们的吗?”



    四个人面面相觑。



    苏丽梅道:“我们又不想去参加养猪培训,傅知青他们肯定也不想。”



    她一直对猪圈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去首都培训,那也是养猪,她才不要。



    庄兰点头,她觉得现在劳动和学习并行的生活很充实。



    而刘兴学和邓海信自从上过报纸,心气儿高了,现在对建设农村热情高涨,并且已经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对养猪培训的名额和驾驶员选拔完全没兴趣。



    “我们也不想。”



    你们不想,我想!



    方静压着火气儿,“不想是你们的个人意愿,大队嘴上说公平地给所有人机会,却对我们不公平,这就是对我们有偏见,没真当我们是大队的一员,你们不寒心吗?”



    庄兰毫不犹豫地说:“没感觉,你太敏感了。”



    苏丽梅懒得再听她说那些,“做饭了做饭了,饿死了。”



    其他三人忙活起来。



    方静一口牙险些咬碎。



    他们这么大方,还不是因为占到了好处。



    他们都上过报纸,得过好名声,就只有她一个人什么都没捞着……



    她讨厌乡下,她不想困在这破地方,有什么错?



    方静一扭身,走出知青点。



    邓海信抬头,看着她消失的背影,“她这是去哪儿?”



    苏丽梅撇嘴,“躲懒呗,总是不见人影,回来也悄无声息的,生怕人瞧见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