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众楚群咻,多事之秋

 自李春芳会见海瑞之后,整个南直隶都在等着皇帝的答复。

 等待的过程,总是煎熬,对于双方都是如此。

 这半月中,松江府倭寇蠢蠢欲动,苏松兵备道慌忙求援。

 恰好在松江府公干的左都督朱希孝,请南京守备张鲸援,合议下漕运衙门,权调原任协同漕运参将黄应甲,分守苏松神枢营,请漕运总兵陈王谟,协苏松兵备道,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各州府、县乡,不知从哪里开始,逐渐流传起了两京一十三省,历年缴纳的税额。

 在得知南直隶税赋占天下六成之时,百姓反应各不相同。

 骄傲意满的优越者有之,深感失衡的不平者有之,呼吁减赋的良善者亦有之。

 这种事,既不违禁,也不犯法,官府也不好处置。

 一时间,“大明是靠南直隶撑起来”的说法,甚嚣尘上。

 而钦差们也没闲着。

 接连抄办了数起大案。

 盐商商会自不必说,几乎一个不拉,全数被海瑞抄家逮拿。

 几位大盐商向身后之人求爹告奶,都无济于事。

 徐阶更是卖力,亲自督办了徐琨杀人谋逆案、运河漕船倾覆案、士林伪播文檄案、泰州煽惑愚顽案、淮安凌蔑钦差案……等大小十一案。

 主事、知府、御史、给事中、侍郎宛如下饺子被缉拿,就等着押送进京。

 不允许探视的同时,还不时放出有所牵连的消息。

 隔三差五,一惊一乍。

 双方张牙舞爪,却又保持着克制。

 在这种氛围下,一直到了三月初二,钦差终于再度会见了李春芳。

 具体谈论了什么不得而知。

 但在接下来几日中,苏松兵备道突然大展神威,在不知名的角落,与来犯倭寇短兵相接。

 此前瑟缩不前的守备、都司,身先士卒,亲临战场,将倭寇一举歼灭,还松江府一时安宁。

 只可惜由于水流湍急,尸体被冲毁不少,功劳大打折扣。

 此外,“大明是靠南直隶撑起来”的说法,也突然之间便偃旗息鼓。

 开明乡绅、氏族们奔走疾呼着天下大同,南北一家。

 这等格局,直让人从心底升起了敬仰之情。

 同时,海瑞抄完了最后几家盐商,将各个转运判官、盐课大使明正典刑后,终于停手。

 他会同大理寺少卿陈栋、南直隶刑部侍郎王锡爵,将此次盐政案,结案封档。

 不日回京城复命。

 无巧不成书,徐阶手上的钦案也一并办完,也将随同回京复命。

 离去之前,徐阶感怀于百姓生活不易,嘱托定安伯高拱,将百姓投献的二十七万八千四百三十一亩良田,尽数归还给百姓。

 至于谋划暗害官差的次子徐琨,徐阶在大义灭亲后,仍是请求松江府衙,将尸首归还,亲手安葬。

 百姓们感恩戴德,无不称颂其,舍小情而怀大义。

 在高拱的主持下,众人含泪将归田之事立碑,以铭记徐少湖的功德。

 三月初九,河南道御史饶仁侃,抵达南直隶,查刷南京畿道文卷。

 同日,南京户部尚书曹邦辅,疏乞致仕。

 三月十一,有诏,设盐政衙门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领六司盐政,着两淮转运司诏至即从。

 同日,南京礼部尚书秦鸣雷,疏请致仕。

 三月十四,有诏,宣城伯卫国本主谋漕船倾覆,为明罚敕法,以正朝纲,乃诏抚按官勒自尽,爵暂不袭。

 是日,左都督朱希孝领北镇抚司出面,督宣城伯遵旨。

 翌日,宣城伯府出殡。

 三月十七,皇帝、内阁复核七品以上官论死者,无误;羁押者,即日起槛送京师。

 升,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卤,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仍提督操江,兼管巡江。

 同时,命掌南京右军都督府事,提督操江兼管巡江掌府事,永康侯徐乔松,入京面圣。

 三月十八,徐阶、海瑞、陈栋等一干钦差,归程返京。

 同日,前大学士李春芳,听闻仁圣皇太后抚育延庆公主启蒙,特请送孙女入宫侍奉伴学。

 四月十八,有诏至南京。

 准,南京户部尚书曹邦辅、南京礼部尚书秦鸣雷致仕休养,分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师。

 升,南京国子监祭酒万浩为南京礼部尚书,赐例银五两。

 改,南京刑部侍郎王锡爵,为南京吏部左侍郎,赐例银二十两,金罗衣一袭。

 令,永康侯徐乔松,兼巡抚凤、安、徽、宁、池、太、广,改驻安庆,仍提督操江,即日起赴安庆扎营。

 命,掌锦衣卫事,左都督朱希孝,护送前大学士李春芳孙女李白泱入京。

 此外,再请定安伯高拱、南直隶各部司,筹备“上海市舶司”,并将前三年海关税额,用以蠲免南直隶各府税款,南京户部自行调度。

 ……

 四月十三,通州潞河渡。

 通州县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天子脚下,西距京城只有四十里。

 京畿冲要,地处繁华,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钦差大船靠岸,少不得一番围观。

 等锦衣卫将无关人等清理一番后,钦差一行才下船。

 徐阶推开了想意图搀扶他的近卫,双手负在身后,安步当车缓缓走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