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众楚群咻,多事之秋(第2页)

 静静地等着锦衣卫去找马车,他侧脸看向海瑞:“陛下会怎么处置我?”

 海瑞摇了摇头,并不开口。

 徐阶叹息:“海刚峰,念在我搭救过你一场,这点无碍律法之事,告诉老夫又何妨?”

 他本来也想在拆分南直隶的事情上掺一脚,彰显自己的用处。

 结果皇帝比他想象中还要稳重。

 竟是一口回绝了李春芳的提议,转而使用最稳妥的方式,徐徐图之。

 出乎李春芳意料的同时,也断了他徐阶的用武之地。

 也不知道他那好学生,有没有帮他一把。

 如今生死操诸人手,还没有半点筹码,怎能不忐忑。

 海瑞迎上徐阶的眼神,顿了顿,认真道:“陛下有安排怎么会告知臣下呢?此事我确实不知。”

 徐阶知道海瑞不会轻言诓骗,更是无奈。

 按理来说,皇帝若是要杀他,那么就不会让他以钦差的身份回京复命,应该槛送京师才对。

 况且,他毕竟是前首辅,为了大臣体面,不应该轻易诛戮。

 毕竟百官都不想看到,重演夏言之事。

 但……身家性命这种事,只能靠猜测,就足够折磨人了。

 这些夜里徐阶辗转反侧,短短时间,就苍老了不少。

 他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惊惧——皇帝太狠毒了。

 徐阶如今在南直隶,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同僚乡党记恨于他此前的手段,可以说是人人喊打。

 想依赖宗族,却被逼着归还了田亩,遣散了“家人”。

 哪怕他最亲近的后代,都在他决定用次子为长子顶罪时,纷纷开始用异样眼光看他。

 可以说,他如今从一个谋身的老臣,被活生生逼成了一个纯臣!

 面对这种皇帝,他不能确信皇帝传召自己入京,是另有安排,还是想继续炮制他。

 他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究竟,还有没有生路?

 就在徐阶海瑞相顾无言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嚣。

 锦衣卫立刻围拢在几位大员身旁。

 顾承光连忙带人上前查看。

 不一会,他才匆匆回转。

 顾承光面色古怪道:“海御史,前面是鞑靼使者,不知怎么,跟人闹了起来。”

 说罢,他又补了一句:“察哈尔部的人。”

 海瑞一怔,旋即眉头紧皱。

 察哈尔部,就是常称呼的土蛮汗,也就是,如今的蒙古正统大汗部落。

 怎么遣使入朝了?

 骆思恭年岁还小,没经历过庚戌之乱,不由好奇道:“蒙古人?察哈尔部?”

 徐阶也在思忖因由。

 他分心解释道:“蒙古诸多万户部族,也不尽是一条心。”

 “有与我朝亲善的部族,也有与我朝交恶的部族。”

 “虽然高拱本事平平,但他主持的俺答封贡,却是一件大功,这俺答汗,就是与我朝为善的部族。”

 “至于土蛮汗,则是与我朝交恶的部族。”

 “土蛮汗的可汗称为札萨克图汗,此人黄金家族正统,野心勃勃,一心励精图治,制定了《图们汗法典》,又选拔万户,整合勋贵大臣。”

 “在外,土蛮汗则往东降服海西、建州女真,往南则屡侵我朝蓟、辽等地。”

 “甚至还屡屡遣使,企图说服俺答汗,背弃盟约,联手侵犯我朝。”

 “实乃是我朝心腹大患!”

 徐阶神情严肃,如数家珍。

 语气抑扬顿挫,又带着忌惮与杀气。

 这幅凛然之态,说话都不经意间带着森然冷意。

 海瑞等人各自对视一眼——这还是众人首次感受到首辅威严!

 徐阶恍若未觉,缓缓转过头,看向顾承光:“土蛮汗入京作甚?”

 顾承光将方才打听的事,逐一道来:“二月,土蛮汗得知我朝新旧交替,贼心不死,遣人试探。”

 “三月初,朵颜卫的长昂跟董狐狸,拥兵至喜峰口。”

 “幸得四镇总督戚继光得知,火速率兵相对。”

 “双方斗过一场,虽说逼退了董狐狸,但互有伤亡。”

 “而后董狐狸便提出交换俘虏,以及讨要朝廷封赏之事,戚继光不敢专擅,将人和奏疏都压着送进了京。”

 徐阶海瑞对视一眼,目光中都是严肃之色。

 二人都是经历过庚戌之乱的,鞑靼在京师周边劫掠八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都不敢对鞑靼掉以轻心。

 徐阶还待再问,想了想正欲开口,又突然想起现状,自身难保之下,不由意兴阑珊。

 海瑞则是开口追问道:“那前面又是在闹什么?”

 顾承光左右看了看,小声道:“鞑靼使者跟入京的王尚书家将,起了冲突,县里不敢拉架,人就越聚越多。”

 海瑞一愣:“王之诰?”

 那不是刑部尚书,怎么还搞起家将了?

 徐阶对此事更为敏锐,他突然插话,惊讶道:“王崇古入京了!?”

 顾承光连忙讲话说清楚:“对,是兵部尚书王崇古王尚书。”

 “王尚书率先进京面圣了,一些家将私兵留在后面,脾气不大好,跟察哈尔部双方又有积怨,恰好遇上,于是便闹起来了。”

 徐阶点了点头,了然于胸。

 当初俺答封贡,中枢这边主导的,是高拱和张居正,边关作为主导的,便是王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