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循循善诱,半推半就(第2页)

 “论及权责相应这一点,曾说道,人主若是不能使臣下权责相一,轻则贪腐成风,重则朝政大乱。”

 “阁老说,若非冯保不可或缺,这掌印与厂督兼任,便有极大隐患。”

 “当时还不明白,如今听了吕尚书一番话,才明白其中道理。”

 “元辅和大伴都受此攻讦,是朕的罪过啊。”

 吕调阳呼吸都慢了,生怕皇帝深究冯保不可或缺是什么意思。

 幸亏皇帝年幼,疑心还不重。

 这让他长舒了一口气。

 吕调阳现在已经是信了,张居正与皇帝有共识这事了。

 或者说,皇帝对新法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张居正这话是正理,若不是用得着冯保,他吕调阳也不会坐视其身兼掌印与东厂提督二职。

 奈何,就是不可或缺啊。

 支持新法,必然需要新党大权在握。

 这一点,少不了李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

 朱翊钧侧过身,看向吕调阳:“吕卿,朕方才听了你的进言,也认为,应当削去冯大伴的东厂厂督一职!”

 吕调阳心头一跳!

 坏事!

 别看小皇帝不管事,真要把这话放出去,冯保别说东厂了,司礼监都不一定保得住。

 这下他恨不得立刻回到廷议上,将弹劾高拱的奏疏扔出去,将高拱与冯保,同时绑在朝局稳定这一条绳上!

 别等张阁老视山陵回来,发现高拱还是高居首辅之位,冯保被撵走了!

 他连忙开口劝道:“陛下,慎重!内外机要之位,不妨咨资一下监国的意思。”

 就差说一声,你年纪小,别乱来了。

 朱翊钧要的就是他这个反应。

 他仍是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吕卿多虑了,朕冲龄践祚,不通政事,自然要听我母后的。”

 “但诸卿上奏情由合理,朕以为,母后多半会纳了诸位臣工老成之言的。”

 “朕只会劝娘亲早做决断,防止朝局动荡罢了。”

 吕调阳深吸一口气,好让自己别晕过去。

 他还等着明日廷议,再捞冯保一手呢。

 皇帝这一出,显然是要让李太后今日就下决断。

 若是没新党介入,李太后说不得还真会迫于压力妥协。

 吕调阳站定身子,不再往前走:“陛下既然已然明了,径自与太后分说便可,微臣便不用去了。”

 他要回廷议!立刻弹劾高拱!否则就晚了!

 只有把水搅浑,才能保住冯保东厂的位置。

 若是真让冯保被削职了……吕调阳一想到冯保或许会迁怒自己,就心里发苦。

 熟料,他正要挪开步子。

 朱翊钧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今日,可说什么也不会放吕调阳回去。

 他展颜笑道:“吕卿不必与朕客气,朕还有事要请教吕卿,咱们边走边说。”

 他一边挽着吕调阳手腕,一边补充道:“非止于冯保,元辅这吏部一职,也合当削去了!”

 “卿既然进言了,要不,勉为其难,给朕搭个梯子。”

 吕调阳一怔,迈开的步子生生被拽了回来,就连心神也被勾引回来了。

 毫不掩饰惊讶地道:“陛下要我弹劾元辅!?”

 这……岂不是正合了他的意!?

 小皇帝不通政事,想当然地同时削内外相的职司,着实有些可笑了。

 要是祖制同时动摇了内外相的地位,那就是祖制有问题了。

 反而只会让两人都平安落地。

 朱翊钧坦然地看着吕调阳:“吕卿,朕不是恶了元辅与大伴,反而是为他们好。”

 “没让大伴与元辅权责相应,被迫挑了一身担子,是朕的不是。”

 “只因为我皇考母后驱使,不得不身兼两职,就要受到这些无端诽谤,朕心何忍?”

 “如今众正盈朝,正应当效祖宗成法,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才好保全清名。”

 “大伴是太监尚且还好,元辅是我皇考的先生,德高望重,鞠躬尽瘁多年,快到致仕的年纪了,也需考虑元辅青史风评才是。”

 他一步步将吕调阳引诱进陷阱。

 本来新党本就是要背刺弹劾的,也不需要他来劝。

 重点在于,你吕调阳这次弹劾,要不要跟朕形成默契?

 若是愿意嘛,那朕让你先跟朕一起削了冯保的职后,缓一缓再弹劾高拱,敢不听命?

 若是不愿意……朕前脚跟你商量了你没同意,后脚到我娘亲那里若是再乱说,朕可就要在乾清宫高呼佞臣了。

 说白了就是堵他的嘴,要么别说话,要么我让你说什么,就说什么。

 吕调阳不知道皇帝的想法。

 只是突然想到,前些时日为何张居正告诉他,最好平缓过度,不要过激——宫里传的信,李太后准备让高拱体面致仕。

 一直以来,冯保给的消息,都是李太后深恶高拱,一旦监国,便要罢黜高拱。

 可是前几日一反常态,让吕调阳摸不到头脑,只能归结于女人善变。

 此时他终于有了答案。

 新帝如此感念高拱的功劳,母子连心,李贵妃不愿意闹得太难看,让自家儿子心生芥蒂,反倒正常。

 结合这事,他也能确定皇帝当真是为了高拱好,才让自己弹劾,去了高拱吏部的职。

 不过。

 青史风评啊……

 竟然有君上为大臣考虑到这个地步,真让吕调阳心中感叹。

 张璁与世宗皇帝,已经算是君臣相得了。

 张璁染疾,竟得世宗为之亲制药饵,致仕后,世宗还派锦衣卫多次探望,嘘寒问暖,防止有人反攻倒算,并几次下旨召张璁到京复任,为他壮势。

 即便是这样,张璁该背的黑锅,也没少替世宗背。

 世宗也从来没考虑过这位的青史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