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烫手山芋

 袁子善是袁放的儿子,他收到袁子善的信后还觉得奇怪。

 萧立行一向是个谨慎的人,他们袁家在刑部的人萧家都没有动作,此番对他宛平县的儿子出手是什么意思?

 袁放还没有动作,萧海兴先动了。

 叶云起给萧海兴的是袁子善贪污一万两白银的证据,萧海兴想着帮弟弟出气,直接把事情捅到了御史台,把萧清明的折子递了上去,说袁子善贪污白银一万两。

 御史中丞胡昌达看到这个折子,头都大了。

 手下一脸为难的询问道:“大人,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理呀?”

 上奏的是刑部尚书的儿子萧清明,萧海兴也开了口,告的却是前任户部尚书袁放的儿子,袁放虽然已经告老,袁家却还是有着不少人在朝为官,两大世家都不是好惹的。

 “这个荡手山芋,哪里是我能接的。”胡昌达唉声叹气,这案子怎么判他都是要得罪人的。

 手下出了个主意:“大人,既然您处理不了,要不把这事往上面推?就说此事牵连的人甚广,您不敢轻易决断,让上面的人做决定。”

 胡昌达赞赏的看了手下一眼:“你小子倒是聪明。”

 确实,反正这事情也不是他能处理的,到时候两大家族斗起来,他帮哪个都得倒霉,还不如把事情往上面推。

 于是胡昌达带着这个案子找上了御史台大夫梅元庆。

 胡昌达恭敬的行了一礼,才说道:“老师,我这手上有一事,着实处理不了,想请教您。”

 梅元庆曾经是胡昌达科考时的考官,按规矩,他和梅元庆算是师生关系,他这些年也给过梅元庆不少孝敬,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梅元庆看他过来,笑了一下:“昌达啊,这是有什么事?坐下说。”

 胡昌达哪里敢坐,他直接站着把事情说了。

 “现在萧清明告袁子善贪污官粮,涉及金额一万两,您看该如何处理才是?”

 要是袁子善只是寻常当官的,贪污这么大的银两,又证据确凿,那妥妥就是判死刑了。

 但偏偏袁子善是袁家人,还是袁放的亲儿子,那事情就不能这么办了。

 梅元庆也没想到是这么一件事,他感到很奇怪:“这两家怎么突然斗起来了?”

 萧家和袁家虽然一向不睦,但也不至于斗到明面上来啊。

 “下官也觉得奇怪呢,所以才来请教老师您啊。”胡昌达也苦着一张脸。

 神仙打架,他实在不敢插手。

 梅元庆问道:“萧海兴是怎么和你说的?”

 胡昌达回忆了一下才说道:“他说袁子善管理官粮不利,应当受到惩处,倒是没说非要把袁子善怎么样。”

 梅元庆明白了:“看来萧家没有打算真的对袁家动手,此事问题不算大。”

 胡昌达完全没明白,他弯腰行了一礼:“学生没明白,还请老师指教。”

 梅元庆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说道:“萧海兴递来的折子是萧清明的,虽然上面写着袁子善用旧粮换新粮,贪污白银一万两,他要是真想让袁子善死,早就上折子说了。但你看他只是和你说袁子善管理官粮不利,应当受到惩处,说明他没有打算真的要下死手。”

 梅元庆判断道:“据我所知,这个萧清明去宛平县是第一次当官,萧家两兄弟素来关系不错,萧海兴这番出手,应当是萧清明和袁子善在宛平县交接上发生了矛盾,他来是要给萧清明出气呢。”

 虽说按规矩贪墨一万两白银是死罪,但很多时候规矩都是弹性的,真正落到实处又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商议,说明白点,就是有关系事情可以从轻处理,没关系的就按规矩办。

 像袁子善这种袁家嫡系的身份,最多就是受点影响,被贬一下,暂时没法升官了。

 胡昌达听到梅元庆分析,这才恍然大悟:“那老师您看这事该怎么处理才好?”

 他庆幸还好来问了梅元庆,不然他还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不知该如何办呢。

 梅元庆沉吟了片刻,才说道:“虽说萧海兴那边没有真打算下死手,但事情还得按规矩办,你把萧清明和袁子善都传回来,让这两位当庭对质,再请袁家人和萧家人一起旁听,此事要谨慎去做,不要闹得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