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烫手山芋(第2页)
不管萧家和袁家打算怎么做,反正他这边做事的规矩不能乱,已经收到官员弹劾,就得把两位都传过来问清楚。
梅元庆嘱咐了胡昌达一句:“记住,最好是晚
间去,萧立行还在刑部当值,等他下朝后,再去他家,不要太大张旗鼓,你换私服过去。”
胡昌达点点头,记下了:“是,我这就去办。”
胡昌达先是去了袁家,把此事隐晦的说了。
袁放一看胡昌达是穿的私服,就知道此事问题不是很大,再听胡昌达说完,袁放脸上已有笑意,他笑着给胡昌达塞了一卷银票:“小儿做官不久,很多事都不懂,还要麻烦胡大人多提点。”
胡昌达笑着把钱收了:“袁大人放心,下官就是去请小袁大人一起来把事情问清楚,说不得这是个误会,具体的还要等他们来了才知道。”
袁放笑容和蔼:“客气了,老夫已经不在户部当值,胡大人就不要这般叫我了。你当年科考时,老夫是当时的同考官,若是不嫌弃,可叫我一声老师。”
胡昌达从善如流:“承蒙老师不嫌弃学生不才,学生不胜感激。”
袁放又笑着和胡昌达聊了好一会,才把他放走。
胡昌达去萧家时,又是另外一副场景了。
萧立行完全不知道萧清明和袁子善之间的事,听到胡昌达说完,他紧皱起了眉头。
胡昌达见状,语气都谨慎了不少:“萧大人,按规矩得先把萧清明大人传唤回来一起问话,不知您的意思是……”
萧立行当然不会对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怎么样,他微微一笑:“自然是按照规矩走,胡大人不用在乎本官这边的意思,本官不是那种徇私枉法之人。”
胡昌达闻言腰都弯了几分:“萧大人严重了,下官至多叫萧清明大人回来两日,不会耽误萧清明大人公务的。”
萧立行说:“胡大人按照规矩办就是,犬子萧清明是第一次做官,很多事都不懂,这事是怎么个章法,我想你们应当都明白,本官一个外行,就不多嘴了。”
这话就是警告胡昌达不要把事情扯的太大了。
胡昌达心想,萧立行果然是个不好说话的人。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又陪着笑说了几句,这才离去。
等人一走,萧立行就把大儿子萧海兴喊过来,臭骂了一顿:“你弟弟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私自做主捅去了御史台?”
萧海兴解释道:“父亲,您不知道,那袁子善欺清明是第一次做官,他去了宛平县,竟都没有被接待,想问些事情,袁子善对他也爱答不理,摆明是为袁庆生的事想敲打清明。”
“袁家这般作态,岂不是不将我们萧家人放在眼里?所以儿子自作主张,想给袁子善一个教训。”
萧立行听儿子这么说,脸色这才和缓起来:“既是袁家先挑事,那确实该做些反击,不过事情不要做的太过,把袁子善贬一贬,此事就算过去了。”
梅元庆完全猜中了萧立行的意思,他并没有想把事情闹大,也没想真弄死袁子善。
萧海兴说:“父亲放心,等清明来了,我会嘱咐他的。”
萧立行点了点头:“嗯,后面就让清明他去处理,你无需跟着,他也是时候该学着怎么在官场与人相处了。”
萧海兴笑着道:“父亲放心,清明做事还是毕竟谨慎的,他不会让您失望的。”
萧立行也是这样想的,他从小让人教导萧清明,虽然萧清明是比不上长子萧海兴,但为人处世都是经过精心培养,想来不会出什么事。
只是萧立行不知道,萧清明的灵魂早就换了个人,叶云起可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给萧家惹事。
御史台的通知很快传到了宛平县,他们先去找了袁子善。
袁府门口门口修缮得极为奢靡。高耸的门楼雕刻着繁复的花纹,门楣上镶嵌着黄金和玉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几个御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都十分复杂。
袁府的门房是个有眼色的,一眼看出这几个人来路不凡,得知是御史台的人后更不敢怠慢,立刻通报了袁子善,袁子善得知后很快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