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怨恨(第2页)
张侍郎上前一步,恭敬道:“回禀太后,臣等确有要事。关于谢宰相之事,臣等深知太后心中为难,但朝纲不振,民怨四起,皆因谢宰相独揽大权,更兼其弟谢尚书贪赃枉法,实为朝廷之害。臣等斗胆,愿为太后分忧,以正朝纲。”
太后闻言,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怒意,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谢卿家与我,虽为亲兄妹,但国法无私。尔等所言,哀家自会考量。只是,此事需得谨慎行事,以免伤了骨肉之情。”
李尚书适时接话:“太后明鉴,臣等自然明白其中利害。臣等愿为太后效力,暗中调查,搜集证据,待时机成熟,再行处置。此外,臣等还愿为太后分忧,承担宫中采办物资之重任,以表忠心。”
太后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嗯,此事交由尔等去办,倒也算合适。不过,宫中规矩森严,尔等需得小心行事,莫要走漏了风声。”
“臣等遵旨。”四人齐声应道,心中暗自欢喜,这采办之职虽非高位,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肥差,足以让他们暗中操作,收买人心。
从太后宫殿出来后,夜色已深,四人却毫无睡意,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张侍郎提议:“我们需得先稳住太后身边的亲信太监,方能行事无阻。”
赵将军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递给王御史:“此事就交给我吧,我与宫中几位总管太监有些交情,定能说服他们。”
王御史接过银票,点了点头,随即四人分头行动。赵将军直奔太监总管史公公的住处,一番寒暄之后,将银票悄悄塞入其手中,低声道:“史公公,我等受太后之命,负责宫中采办事宜。日后还请公公多多关照,这点心意,还望公公笑纳。”
史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银票,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赵将军客气了,咱家自然懂得规矩。这宫中掌权之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位副总管,以及几位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得力宫女,你们若能一一打点,行事自然更为顺畅。”
赵将军心领神会,连连道谢后离去。随后,张侍郎、李尚书和王御史也分别找到了各自的目标,以同样的方式,或明或暗地送上了丰厚的礼物,并承诺日后定有重谢。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几位大臣借着采办物资的机会,频繁出入宫中,与那些被收买的太监宫女们打得火热。他们或是以高价采购次品,从中牟利;或是故意拖延时间,以便与这些掌权人物建立更深的交情。渐渐地,这些太监宫女们开始向他们透露更多宫中的秘密,甚至包括太后与谢宰相之间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矛盾。
张侍郎等人抓住这些机会,巧妙地利用这些信息,在太后耳边吹风,逐渐加深了太后对谢宰相的疑虑和不满。同时,他们也暗中搜集谢宰相及其弟谢尚书的贪腐证据,为将来的行动做准备。
当张侍郎一行人再次踏入太后寝宫,殿内香气缭绕,气氛庄重而又不失温馨。他们步伐稳健,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对话充满期待。
张侍郎首先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恭敬:“太后圣安,臣等今日得见天颜,实乃三生有幸。太后凤仪天下,不仅国家之福,亦是万民之幸。”
太后微微一笑,眼角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来,显得更加和蔼可亲:“爱卿免礼,多日未见,你们辛苦了。”
李尚书紧随其后,言辞更加细腻:“太后所言极是,臣等虽不才,但能为太后分忧,实乃臣等之荣幸。太后仁德广布,如同春日暖阳,照耀着我大好河山。”
王御史则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谢宰相:“太后与宰相大人兄妹情深,实乃我朝之佳话。宰相大人智慧超群,辅佐圣上,功在社稷。臣等常闻宰相大人提及太后教诲,深感敬佩。”
赵将军则以武将特有的直率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太后与宰相大人,一文一武,乃是我朝之双璧。太后慈爱如母,宰相大人威严如山,有二位坐镇中枢,国家何愁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