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力气不往一处使(第2页)

 这话自然是小李子自己的私心,他只是想借机再要点钱。

 果然,史公公听到这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算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那就再给他们一人五千两。”

 与此同时,史公公在宫中也是动作频频。他深知,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拉拢人心。

 于是,他命手下人给宫中的太妃们送去了上好的头面首饰,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哄得太妃们笑颜如花,纷纷称赞史公公的孝心与周到。

 春日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紫禁城古老的琉璃瓦上,金

色的光辉与宫中繁复的雕梁画栋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祥和。

 史公公偷偷捧着一盒精心挑选的珍贵头面,步入了太妃娘娘们的居所——寿康宫。这里,是宫中老一辈妃嫔们颐养天年的地方,每一砖一瓦都透着岁月的沉香。

 “哎哟,这不是史公公嘛,今儿个怎么有空来看我们这些老骨头了?”一位太妃娘娘笑语盈盈地迎了上来,她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喜悦的光芒,显然对史公公的到访感到意外而高兴。

 史公公连忙躬身行礼,脸上堆满了笑容:“娘娘说笑了,奴才时刻惦记着您们的安康,这不,特地寻来了一些上好的头面首饰,希望能为娘娘们添些喜气。”

 说着,他轻轻打开手中的盒子,只见里面摆放的件件都是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珍宝,宝石熠熠生辉,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太妃娘娘们围了上来,纷纷惊叹于这些首饰的精美与奢华。她们或轻抚珠翠,或试戴于发间,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喜悦与满足。

 史公公则在一旁细心地为她们介绍每一样首饰的来历与寓意,言语间充满了恭敬与体贴,让太妃娘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关怀。

 就在这时,谢太后缓缓步入寿康宫,她的到来让原本热闹的气氛更加多了几分庄重。史公公连忙上前行礼,将手中的头面首饰呈上,并恭敬地说道:“太后娘娘,这是奴才的一点心意,愿您福寿安康,青春永驻。”

 谢太后微笑着接过盒子,轻轻打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抬头看向史公公,语重心长地说:“史公公,你果然是个有心之人。这宫中上下,能如你这般细心周到的人不多了。不过,哀家更希望你能将这份心思用在为皇上分忧、为朝廷效力上。”

 史公公连忙应承道:“太后娘娘教训的是,奴才定当铭记在心,不负娘娘厚望。”

 一番交谈之后,谢太后与太妃娘娘们对史公公的孝心与周到表示了高度的赞扬,而史公公也借此机会进一步拉近了与这些宫中长辈的关系,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稳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史公公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宫中某个幽暗的角落,史公公正与一名心腹密谈,他们的谈话内容却与之前的温情场面大相径庭。

 “公公,那起宫人偷盗案已经查清了,人证物证俱全,该如何处置?”心腹低声问道,脸上带着一丝犹豫。

 史公公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些宫人也是被逼无奈,宫中规矩森严,他们想要过上好日子,也只能铤而走险了。不过,我们也不能纵容他们太过,以免坏了规矩。”

 心腹闻言,心中不禁暗暗佩服史公公的深谋远虑。他明白,史公公这是在有意放他们一马,既给了他们一条生路,又维护了宫中的秩序。

 “那公公的意思是……”心腹试探性地问道。

 史公公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狡黠:“你只需悄悄警告他们一番,让他们知道厉害,以后别再犯就是了。至于那些被偷走的吃食,就当作是给他们的一点补偿吧。不过,这事儿得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心腹点头应承,随即退了下去,心中对史公公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知道,史公公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拉拢人心,更是为了在宫中树立起一种“宽严相济”的形象,让宫人们既敬畏又感激,从而更加效忠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