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力气不往一处使(第3页)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史公公在宫中复杂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种高明策略罢了。

 他深知,要想在这权力斗争的漩涡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拉拢、威慑、甚至是妥协与牺牲。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笑到最后。

 “这些油水,本就是给他们的一点甜头,只要他们不闹出大事,就由着他们去吧。”史公公对心腹说道。

 另一边,年幼的皇帝对读书毫无兴趣,整日只想着玩闹。

 年幼的皇帝李明轩正值童真烂漫的年纪,对于治理国家、研读典籍之事尚显懵懂无知,心中唯有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探索欲。他居住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里,虽应有尽有,却难掩他对宫外广阔天地的向往。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这古老的宫殿时,本该是皇帝晨读的时间,但李明轩却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满脑子都是如何逃离这沉闷的书房,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朕乃天子,何须像那些书生一样埋头苦读?”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每当太傅或宫人们试图引导他走向书桌时,他总能以这样的理由巧妙避开。在他看来,那些枯燥无味的经史子集,远不如宫墙外的花红柳绿、市井喧嚣来得生动有趣。

 于是,李明轩常常命贴身太监们陪他玩耍,捉迷藏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太监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在偌大的宫殿里穿梭,而李明轩则躲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享受着这份简单的快乐。偶尔,他还会让工匠们制作精美的风筝,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亲自拉着线绳,让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那一刻,他仿佛也随着风筝一同飞向了自由的天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轩心中的野望愈发强烈。他开始偷偷打听宫外的世界,幻想着能像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样,在街头巷尾奔跑嬉戏,品尝那些传说中的美食,体验民间的生活百态。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向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小李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偷偷溜出宫去。

 小李子闻言大惊失色,连忙劝阻:“皇上,这可使不得!宫外虽好,却也危机四伏,万一有个闪失,奴才们可担待不起啊!”但李明轩哪里听得进去,他心中那股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如同野火燎原,难以遏制。他软硬兼施,最终说服了小李子,两人秘密策划起了一场“出逃”计划。

 然而,这一切并未逃过太傅的眼睛。太傅,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一生致力于辅佐帝王,眼见皇帝如此荒废学业,心中焦急万分。他多次入宫面见皇帝,苦口婆心地劝解,希望皇帝能明白肩上的重担,回归正道。但李明轩总是以孩童特有的天真与顽皮,将太傅的良言当作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

 皇帝常常命太监们陪他捉迷藏、放风筝,甚至还想偷偷溜出宫去,体验民间的乐趣。

 太傅见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多次试图规劝皇帝,却都被皇帝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朕乃天子,何须像那些书生一样埋头苦读?”皇帝顽皮地说。

 太傅无奈,只好向太后求助。

 谢太后虽有心管教,却也力不从心,毕竟皇帝年幼,难以约束。最终,太傅找到了谢宰相,希望他能出面劝解。

 谢宰相闻讯,立即入宫面圣。他站在皇帝面前,神情严肃而又不失温和:“陛下,您是万民之主,肩上承载着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学识,更是为了培养治国理政的能力。臣恳请陛下,勿忘初心,勤勉向学。”

 小皇帝望着谢宰相那双充满期许的眼睛,心中莫名涌起一股责任感。他低下头,沉默片刻后,终于点了点头:“朕知道了,谢卿家放心,朕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