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闹剧(第3页)
“张御史果真是个人才!”贾尚书翻阅着奏折,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没想到他初出茅庐,便能有此等作为,真是后生可畏啊!”
此时,赵将军恰好踏入书房,见贾尚书如此模样,不禁好奇地问道:“尚书大人,何事让您如此高兴?”
贾尚书将奏折递给赵将军,笑道:“你自己看看,张御史在南阳县查出了什么大案!”
赵将军接过奏折,仔细阅读后,也不禁面露喜色:“这谢家,平日里看似清正廉洁,背地里竟干出这等勾当!张御史此举,实乃我大周之幸!”
然而,喜悦之余,赵将军也不免有些担忧:“尚书大人,此事涉及谢家,我们是否该先告知谢太后,以免她误会我们?”
贾尚书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太后虽贵为皇族,但亦是谢家人。若我们贸然告知,只怕她会
因家族之情而有所偏袒。此事,我们必须在朝堂之上公开弹劾,让谢家无处遁形,也让天下人看看,我朝对贪腐之徒绝不姑息!”
赵将军闻言,深以为然,两人随即商议起如何在朝堂上应对谢家的反击。
翌日早朝,金銮殿内,百官肃立,气氛紧张而凝重。随着一声清脆的钟鸣,戴御史挺身而出,手持笏板,声音铿锵有力:“臣有本奏!南阳县县令张云起(注:此处将‘叶云起’改为‘张云起’,以符合古代官职命名习惯),在任期间勤勉尽职,近日查得该县田主张某,竟与朝中重臣谢家有着密切往来,张某隐瞒大量黑田不报,其背后正有谢家为其撑腰!”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贾尚书与赵将军等人立刻站出来支持戴御史,纷纷指出谢家利用权势,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种种罪行。
谢家人见状,自然不肯善罢甘休。谢宰相,这位平日里威严赫赫的朝中重臣,此时也难免面露尴尬之色。他深知,若任由事态发展,谢家必将遭受重创。于是,他强作镇定,试图为弟弟谢尚书辩解:“诸位同僚,我谢家世代忠良,岂会做出这等事来?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然而,他的辩解并未能平息众怒。
然而,他的辩解并未能平息众怒。相反,那些因修缮河堤预算被削减而受灾的官员们,早已对谢家积怨已久。此刻见谢宰相非但不反省自身过错,反而试图狡辩,更是怒不可遏。他们纷纷站出来,声泪俱下地控诉谢家的罪行:“谢宰相,你此言差矣!若非你为了中饱私囊,削减河堤修缮预算,致使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又怎会至此?今日之事,不过是冰山一角,谢家之罪,罄竹难书!”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更是炸开了锅。支持谢家的官员自然不甘示弱,纷纷反驳,指责对方夸大其词,颠倒黑白。而反对谢家的官员则更加义愤填膺,他们列举出一桩桩、一件件谢家贪赃枉法的证据,誓要将谢家拉下马来。
“谢家仗着权势,欺压百姓,强占良田,这些难道都是假的吗?”
“谢尚书身为朝廷命官,却纵容家族成员为非作歹,这难道不是渎职吗?”
“修缮河堤乃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谢宰相为一己之私,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争吵声、辱骂声、辩解声交织在一起,朝堂之上乱作一团。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既有愤怒也有失望。他没想到,自己治下的朝堂竟会如此乌烟瘴气,大臣们之间为了私利而争得面红耳赤,全然不顾朝廷的体面与百姓的疾苦。
就在这时,谢宰相终于意识到,局势已经彻底失控。他深知,若再继续争执下去,只会让谢家陷入更深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