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接二连三的针对
夜色如墨,深沉而凝重,笼罩着大周朝的皇城,一股暗流在宫墙之内悄然涌动。谢府内,灯火通明,却难掩一股压抑的气氛。
谢宰相,这位平日里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朝廷重臣,此刻面色铁青,怒不可遏,刚刚得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他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兄长,你听我解释……”谢尚书站在书房中央,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他深知自己擅自接下太后修缮园林的差事,并暗中谋取私利的行为,已触怒了家族的顶梁柱。
“解释?你要我怎么听你解释?!”谢宰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我为了国库省吃俭用,不惜得罪朝中同僚,砍掉了多少不必要的开支,只为让大周朝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你呢?你却在这里给太后修园林,还从中中饱私囊!你这是要把我们谢家的脸面都丢尽吗?!”
谢尚书低下了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兄长,我知错了。但此事确是太后所命,我等身为臣子,怎能违抗君命?况且,我若不接手,难保他人不会借此机会贪墨更多。我原想,能借此机会为家族积累些财力,以备不时之需……”
“不时之需?!”谢宰相怒极反笑,“我们谢家世代忠良,何时需要靠这种手段来维持?你这是在拿我们谢家的名誉做赌注!”说罢,他猛地一挥袖,转身欲走,却因情绪过于激动,身形一晃,险些跌倒。
“兄长!”谢尚书连忙上前扶住,心中满是懊悔与自责。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做错了,不仅损害了家族的利益,更让兄长失望透顶。
次日清晨,谢府上下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谢宰相病倒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而此时的谢太后,在得知了谢尚书修缮园林的真相后,亦是怒不可遏。她虽心疼弟弟,但更清楚,作为太后,她必须维护皇家的威严与公正。
“贾尚书,你如何看待此事?”谢太后在凤仪宫内,对着前来汇报的贾尚书问道。贾尚书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地答道:“太后圣明,此事确是谢尚书失察。但微臣以为,修缮园林之事既已发生,不若将此事交予微臣处理,一来可确保工程透明公正,二来也是对谢尚书的一次警醒。”
谢太后闻言,轻轻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她深知贾尚书虽表面恭顺,实则野心勃勃,但此刻却也只能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她应允了贾尚书的提议,并暗中嘱咐他务必小心行事,不得借机生事。
然而,贾尚书的心思却远比谢太后想象的复杂。他表面上答应得爽快,心底却对谢家充满了嫉妒与不满。在他看来,谢家世代显赫,如今又手握重权,而自己虽贵为尚书,却始终难以撼动其地位。如今,谢承宗之事无疑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赵将军府内,灯火通明,贾尚书与几位朝中重臣围坐一堂,商议着如何利用谢承宗之事扳倒谢家。赵将军率先开口:“谢承宗之事,虽未直接牵连谢家,但足以动摇其根基。我们可借此机会,大肆宣扬其勾结起义军之罪,再暗中搜集证据,将谢家一网打尽。”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贾尚书更是笑得意味深长:“诸位放心,此事我自有安排。不过,我们也得小心行事,切莫让太后察觉了我们的意图。”
正当他们密谋之际,一封来自甘将军的密折悄然送达了贾尚书的手中。甘将军在折中详细描述了谢承宗被起义军蛊惑的经过,并明确表示自己并未完全按谢宰相的吩咐行事,有意留有余地。然而,这份折子却意外地落在了贾尚书的手中,成为了他手中最有力的武器。
贾尚书看着手中的折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这将是他彻底击垮谢家的关键一步。他暗中联络了朝中一些对谢家不满的官员,准备在朝堂上发起一场针对谢家的猛烈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