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接二连三的针对(第2页)

 甘将军的密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大周朝政坛的平静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这封折子,原本应是谢宰相案头的急件,却因他突如其来的重病,阴差阳错地落入了贾尚书的手中。贾尚书接过折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骘,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为自己的政治野心铺路。

 次日清晨,贾尚书召集了赵将军及几位心腹大臣,于府中密室召开紧急会议。密室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众人各怀心思的脸庞。

 “诸位,甘将军的折子大家都看过了吧?”贾尚书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他故意将折子轻轻拍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仿

佛是在提醒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不仅仅是一纸文书,更是他们手中握有的利剑。

 赵将军眉头紧锁,率先发言:“甘将军的折子,字里行间虽未直接指责谢家,但谢承宗与起义军勾结之事,足以让谢家颜面扫地。贾尚书,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贾尚书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处置?不,我们不仅要处置谢承宗,更要借此机会,将整个谢家拉下马来。”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惊,面面相觑。一位大臣忍不住问道:“贾尚书,此话怎讲?谢家势力庞大,根深蒂固,岂是轻易能动摇的?”

 贾尚书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谨慎地布局。谢承宗之事,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搜集更多关于谢家的不利证据,无论是贪腐、结党还是其他任何可以攻击的点,我们都要一一揭露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并非易事。但谢家近年来行事愈发嚣张,早已引起朝中不少人的不满。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将他们击垮。”

 赵将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便坚定下来:“贾尚书言之有理,谢家若真有不法之事,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为社稷除害。”

 其余大臣也纷纷表态,表示愿意支持贾尚书的计划。贾尚书见状,心中大定,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将这些人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尚书与赵将军等人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们一边暗中调查谢家的种种不法行为,一边四处散播关于谢承宗与起义军勾结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京城乃至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引起了民众的恐慌和愤怒。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群臣分立两侧,目光聚焦于中央的辩论,一场关于谢家及其门生陆经纬的争议正激烈展开。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青石地板上,却似乎无法驱散这满室的阴霾。

 贾尚书身着朝服,立于殿前,神色严峻,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臣近日得悉一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得不奏明圣听。前不久,张御史在南阳县查案时,意外发现谢家与地方势力存在不当勾结之嫌。而今日,臣更要揭露的是,谢尚书之得意门生,现任江西省巡抚的陆经纬,其治下竟出现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惨状。”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众臣或惊讶、或疑惑、或愤慨,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谢尚书脸色铁青,怒视贾尚书,却一时难以反驳。

 陆经纬闻言,心中大骇,但表面上仍强作镇定,他跨出一步,高声辩解道:“陛下明鉴,微臣在江西省任职期间,一直恪尽职守,勤勉为民。至于贾尚书所言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微臣在任时,江西并未发生大规模叛乱,此乃卢知府接任后之事,与微臣无关。”

 贾尚书冷笑一声,步步紧逼:“陆大人此言差矣。虽说你任职期间未直接爆发叛乱,但你却难辞其咎。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富商勾结,致使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富商们给了你好处,你便纵容他们盘剥百姓,这不是官逼民反,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