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水太深,握不住

 面对这样的质疑,贾尚书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深知自己手中的证据并不足以彻底击垮谢家,但他也明白,如果此时退缩,那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地回应道:“证据自然会有,只是需要时间去搜集。但在此之前,我们绝不能因为惧怕谢家的权势而退缩。否则,朝廷的公正何在?陛下的威严何在?”

 然而,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让谢家的支持者满意。他们继续加大攻势,用各种言辞和手段来反驳贾尚书的观点。而贾尚书一方则因为人数劣势和证据不足而逐渐陷入被动。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贾尚书身着绣有麒麟图案的朝服,立于大殿中央,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仿佛要将一切虚伪与贪婪尽收眼底。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将一场关于谢家与陆经纬的争议推向了高潮。

 “陛下,微臣今日斗胆,欲再提一事,关乎国之大计,民之生计。”贾尚书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引得群臣纷纷侧目。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前不久,张御史在南阳县不辞辛劳,查出了谢家与当地势力勾结的惊天大案,此等行径,实乃败坏朝纲,荼毒百姓。而今日,微臣要揭露的,则是谢尚书之得意门生,现任江西省巡抚的陆经纬,其治下江西省,竟出现了民不聊生、百姓造反的惨状。”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片。众臣或惊讶、或疑惑、或愤慨,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氛围。谢尚书脸色铁青,双手紧握成拳,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而陆经纬则是脸色大变,心中惊涛骇浪,却不得不强作镇定。

 陆经纬跨出一步,高声辩解道:“陛下明鉴,微臣在江西省任职期间,始终秉持公正廉洁之心,勤勉为民。至于贾尚书所言民不聊生、百姓造反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微臣在任时,江西并未发生大规模叛乱,此乃卢知府接任后之事,与微臣无关。”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甘,试图为自己洗清冤屈。

 然而,贾尚书并未因此而退让,他冷笑一声,步步紧逼:“陆大人此言差矣。你虽未在任时直接引发叛乱,但你的所作所为,却为叛乱埋下了祸根。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与地方富商勾结,致使百姓负担沉重,生活困苦。富商们给了你好处,你便纵容他们盘剥百姓,这不是官逼民反,又是什么?”

 贾尚书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一刀一刀地割在陆经纬的心上。

 他脸色苍白,额头冒汗,却仍努力保持着镇定,继续狡辩道:“贾尚书此言纯属诬陷!微臣所征之税,皆是依法而行,并无半点逾越。至于与富商交往,那也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何来勾结之说?微臣在任时,江西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有目共睹之事。至于后来的叛乱,实乃天灾人祸交织所致,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转。”

 双方争执不下,朝堂之上气氛愈发紧张。谢家的支持者们纷纷站出来为陆经纬辩护,指责贾尚书等人无中生有,诬陷忠良。而贾尚书一方则坚持认为陆经纬有罪,必须严惩不贷。

 “陛下,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陆经纬在江西的所作所为,绝非他口中所言那般简单。他与富商之间的利益输送链早已形成,富商们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不惜加重百姓负担,导致民怨沸腾。而陆经纬作为地方长官,非但不加制止,反而纵容包庇,此等行为,岂是偶然失误所能掩盖?”贾尚书慷慨陈词,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然而,谢家的支持者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列举陆经纬在江西的政绩与贡献,试图证明他的清白与无辜。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就在此时,一位年迈的老臣站了出来,他手持笏板,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威严:“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关乎朝廷威严与百姓福祉,不可等闲视之。臣建议,应立即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江西,彻查此事。若陆经纬真有不法之行,当依法严惩;若属诬告,也应还其清白,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