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争议(第2页)

 叶云起冷冷地看着这位老臣,说道:“本王意已决。改革之路不容阻挡,任何企图破坏改革的人都将受到惩处。张巡府等人并非真正为了卫国,而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私利。若此时妥协,改革将如何进行下去?”

 又有一位官员说道:“大王,如今朝中人才稀缺,张巡府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政绩。此次他或许只是一时糊涂,望大王从轻发落。”

 叶云起不为所动,说道:“政绩不能成为他反对改革的借口。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若有人再为他求情,一并论处。”

 臣子们见叶云起态度坚决,纷纷不敢再言。

 几位官员趁着夜色悄然相聚。大厅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而压抑。

 为首的是一位资深的老臣刘大人,他面色阴沉,率先开口道:“诸位,如今这新君推行的一条鞭法,可真是要断了我们的财路啊!以往我们在税收等事务上还能有些操作的空间,如今这变法一实施,一切都变得透明起来,我们还怎么捞油水?”

 一个身材肥胖的官员赵大人附和道:“是啊,刘大人所言极是。这新君刚即位不久,就搞出这么大的动作,我看他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树立自己的权威,根本不顾及我们的死活。”

 另一位尖脸的官员钱大人皱着眉头说:“我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大家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这变法停下来,或者至少能让我们继续从中获利。”

 这时,一个年轻些的官员孙大人犹豫着说:“可是大王推行变法也是为了国家好,为了百姓能减轻负担,如果我们公然反对,会不会引起大王的震怒,对我们不利啊?”

 刘大人瞪了他一眼,冷哼道:“你懂什么?国家好不好与我们有多大关系?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这变法要是真的实施下去,我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再说了,大王年轻气盛,很多事情考虑不周全,我们作为老臣,有责任劝诫他,让他不要瞎折腾。”

 赵大人点点头,说:“刘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直接反对变法,那样太明显了。我们要找一些合理的借口,让大王觉得我们是为了国家和他着想。”

 钱大人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看我们可以从贪污的问题入手。我们就说一条鞭法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导致贪污更多。因为税收合并后,权力更加集中,一些贪官更容易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大王对变法产生疑虑,又能掩盖我们真正的目的。”

 众人听后,纷纷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刘大人又说:“还有,我们要联合更多的官员,形成一股力量。大家在朝堂上一起上奏,给大王施加压力。同时,我们要在民间散布一些不利于变法的言论,让百姓也对变法产生怀疑。”

 他们接着讨论具体的行动方案。

 赵大人说:“我们可以先拉拢一些地方官员,让他们给我们提供一些所谓的‘证据’,证明一条鞭法在地方上已经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一些百姓因为税收变动而生活困苦,或者有商人因为生意受到影响而抱怨等等。”

 钱大人补充道:“对,我们还要找一些文人墨客,让他们写一些文章,抨击变法的弊端。然后在京城和各地传播开来,营造一种舆论氛围。”

 孙大人还是有些担心地说:“这样做会不会被大王发现我们的意图啊?要是大王追究起来,我们可就麻烦了。”

 刘大人不耐烦地说:“你就别这么胆小怕事了。我们要做得巧妙一些,不要让大王抓住把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大王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再说了,大王刚刚即位,还需要我们这些老臣的支持,他不会轻易对我们动手的。”

 他们又商议了如何在朝堂上与叶云起辩论,如何组织语言来强调变法的风险和问题。

 刘大人叮嘱道:“大家在朝堂上一定要言辞恳切,表现出我们是一心为了国家和大王着想。不要让大王觉得我们是在为自己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