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锦衣孝母”(第3页)

 又

有人讥讽道:“那你现在去找大王啊!”

 随着一阵吵闹声,最后各自愤愤然的离去。

 十倍价格,还收购吗?

 这个话,到最后还是没有一个共识。

 和世家会议的吵闹不同,沈谦之召开的会议,就显得气氛愉快很多。

 沈谦之摩挲着手上的玉扳指:“十倍的价格了,谁能不动心?我说实话,我都想把我准备的物资,卖给那些世家!”

 有人笑道:“那就卖呗,沈兄,你也知道,等外地的货物涌过来,价格肯定会暴跌的!”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

 沈谦之摇了摇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对世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那心中的感应,也是风险和收益并存。

 如果世家硬生生的吃下了这笔货物,那他就没有物资应付大王的差事。

 他就会损失了,他一直争取的那最大的机遇,那让他激动的发抖的机遇!

 这个风险,他不愿承担。

 “就在最后,再炒一波!”沈谦之大手一挥。

 叶云起在朝会之上,有一个臣子站出来,痛斥什么市场物资太贵,涨到二十倍之类的。

 这个臣子,并不是世家安排的。

 纯粹是想给自己过寿的老母买身新衣服,结果被价格气的吐血,气冲冲在朝会上告状了。

 这个臣子想惩戒一番奸商。

 而其余世家之人,也眼巴巴的看着叶云起。

 巴不得叶云起下场控制下物价。

 心里哀嚎着:大王你也要收购物资做外贸的,你就不急吗?

 而王座之上的叶云起,却轻笑一声:“这些物资,不涉民生,且随他们去吧。”

 随后又说道:“爱卿拳拳孝心,让孤也不免追忆先王……哎,爱卿,孤便赐令慈丝绸锦衣一件,为令慈大寿添喜。”

 那臣子便连忙谢恩了。

 后来更是传出后续来。

 那个臣子领了赏赐回家献给母亲,他的母亲却非要拿着丝绸锦衣去卖。

 毕竟是燕王赏赐,臣子一脸为难。

 最后是他母亲骂骂咧咧道:“汝虽为官,却不如我这双老眼看的明白,燕国战时,尚没有这等高价!如今大王圣明朝野太平,此等高价必不能久,还不速去卖了,待来日价格正常再买便是。老身难不成还活不到那个时候了?”

 忠孝难两全,臣子的母亲卖了衣服之后,臣子只得来请罪。

 叶云起却笑道:“老人开心,便是孤之心意所至,何必拘泥锦衣一件呢?”

 这事也成了一桩美谈,被称为“锦衣孝母”而流传开来。

 “锦衣孝母”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外地的物资已经齐聚燕京的时候。

 那时候,价格还能维持着高位,但,有价无市,成交量却是怎么都上不去。

 那些狗叫着高价收购的大户,什么世家,什么做外贸换官的,忽然销声匿迹一般。

 只有几个愚昧跟风的有钱百姓,拿着高价来零散的买了些许。

 当“锦衣孝母”的事迹传出之后,市场上顿时掀起波涛骇浪!

 所有的百姓恍然大悟一般,买了东西的急着抛售,没买的更是庆幸自己没买。

 其中有两句话,被无数人传播着。

 一句是大王的“这些物资不涉民生……”

 这一句话,让大部分人恍然大悟,没错,这些物资并非“必需”。

 买贵了,就可以不买。

 不买,也不会影响什么!

 另一句话则是那老母所说:“燕国战时,尚没有这等高价!如今大王圣明朝野太平,此等高价必不能久。”

 这两句话,直接摧毁了这个畸形的市场定价。

 跟风的人也开始反思,凭什么卖这么贵?

 闻风而来的商人更是破口大骂:完了!中计了!

 但在当今的时代,商品的最大成本是什么?是运输!

 都把东西运过来了,难道卖不出去还得运回去吗?这一来一回赔本可就大了!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第一个大降价的商贩。

 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个市场,价格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