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流言(第3页)

 那权臣是皇帝的舅舅。

 是太后的兄长。

 如今皇

帝年幼,太后愚昧。

 为大周皇室说话,抨击谢宰相,反而会被皇室批评责罚,皇室,似乎站在了谢宰相这一边。

 这让忠臣们敢怒,却不敢言。

 谢宰相知道很多人口服心不服,但如今,他再也没有多余的心力,去更换人选了。

 最主要是,当他决意召回先前被驱逐出中央的大臣之时,他发觉自己的基本盘开始动摇了。

 谢宰相的第一反应,是生气。

 自己已经劳心劳力,为了天下缝缝补补,怎么就没人能体贴下他呢?

 况且,他才是执政之人,能允之,便能取之。

 而那些人,仅仅是因为自己要收回自己给予的权柄,便要表露不满。

 这样谢宰相非常生气,如今正是要敲打了这些不老实的麾下的时候,自然不适合抢夺别人的位置安插自己的人选了。

 那岂不是成了奖励他们?

 书房之中,几个大臣微微弯着腰站在一边。

 谢宰相扫了扫一些崭新的抄录奏折,眉头微皱,反问道:“送去皇宫的奏折,为何没有批复?”

 大太监苦笑道:“启禀宰相,陛下年幼……”

 “我不知晓陛下年幼吗?”谢宰相冷哼一声,直接打断了太监的话,“如今政事,还有我顶着,我且不知还能再撑多久,就让陛下尝试着学习着批复和处理,现在还有我把关,正是学习的时候!”

 “来人,今后把我批复过的奏折都抄录一份,送去给陛下,让陛下学习。陛下年幼,便让太后劝导学习吧!”

 谢宰相气冲冲的吩咐道。

 大太监也只能讪笑着弯腰点头。

 如今皇权不彰,一个太监,更是不敢说什么硬话。

 只是心头发苦!谢宰相固然威风极大。

 可他只是一个太监,怎敢像主子传达命令?

 那太后,何尝是一个愿意操劳政事的人呢?

 然而,回去怎么办差,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现在不答应,肯定回不去!

 其余的大臣也无言反对。

 让陛下学习理政,是再正确不过的政治正确。

 甚至谢宰相现在的表态,也是一种必要的。

 那象征着谢宰相没有私心,没有篡位没有擅权的私心。

 而是一心想辅佐陛下,想让陛下学习理政,等待陛下亲政的一个姿态。

 大太监离开了谢府,带着下人,搬了许许多多的奏折来到了皇宫之中。

 皇宫之中,太后慵懒的躺在床上,张了张嘴,身边年轻俊俏的小太监捏着兰花指,拿起一枚刚刚剥好的荔枝喂了过去。

 大太监垂着脑袋站在一旁。

 “别傻愣了,既然兄长这么说了,就让皇帝去看吧。”太后打了个哈欠,“至于本宫,本宫一介女流之辈,就不必了。”

 大太监也只好应声,随后又将奏折搬到了皇帝那里。

 年幼的皇帝看着这些奏折,听着老太监说是自己的舅舅和妈妈都下了命令,自然不敢反对,苦着脸翻看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东西。

 大燕。

 外贸司被劫掠其实没有收到损失的消息不胫而走。

 传到孔令秋的耳朵里时,孔令秋合上了书本,朝着大王的书房走去。

 孔令秋作为外贸司的司长,自然是知道实际情况的。

 但也知道,叶云起是想要制造一个误会,来获取一些拿捏对方的手段的。

 孔令秋汇报了流言的事情,叶云起倒也觉得理所当然。

 自己又是贩卖羊皮,又是要扩张禁军的。

 明眼人还是能推算到自己的经济情况的。

 而且说实话,叶云起虽然在朝堂上叫嚷的凶了点。

 但实际的行为又显得不够着急。

 连派兵剿匪都愿意等到夏收之后。

 这哪里像是丢了钱的人?

 如果真是丢了钱,叶云起巴不得立刻马上去剿匪,晚一步,都担心对方把钱给败光,导致自己追不回自己的银子了。

 只是叶云起好奇,这一份流言,到底是有人看穿了自己。

 还是世家放出来试探自己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