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162章 不可避免的战争

 满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六月。

 此时的北地,已经开始略微有些干热了。

 这个气温对于南方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北京这种常年秋高气爽的北地,已经颇有些难受。

 按照以往的惯例,北京城到此时就要开始准备皇帝秋狩承德府避暑。

 不管皇帝去不去,什么时候去,但都要准备好。

 但现在,所有北京城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今年就别提什么木兰秋狩了,小心着点别触怒了万岁爷,莫名其妙就丢了脑袋才是真的。

 此时的北京城,远比后世小的多。

 由于满清入关后,将所有汉人赶出了这座城市,虽然后面有所放松,但能留在北京城的汉人,依然是少数。

 这就导致了北京城面积并不大,远不能跟广州、江宁等大城市相比。

 街道虽然宽阔,房屋虽然气派,紫禁城仍然气魄恢弘,但总是少了几分活力。

 林通站在皇城东安门外,远远望去,他总觉得,这座紫禁城,包括整个京师,仿佛是有生命了。

 它就像一头匍匐着,用冷漠眼神审视每一個来客的吊睛白额大虫。

 只有当满嘴吉祥话能说一个时辰不重样的旗人,快步走过的时候,周围的空气才仿佛活泛了那么一点点。

 林通非常的不适应,他第一次觉得很紧张,仿佛进入了地狱魔窟一般。

 他在心里,长长叹了口气,嘴里用自己都快听不清的声音嘟囔着:

 “这不是汉人的地方了,位在中原,却让人陌生的很,既然祖辈义不臣虏,子孙又何必给祖宗抹黑呢。”

 人的感情,是很奇怪的东西,林通刚到北京,心里却已经对旗人没有任何感觉了。

 哪怕出发的时候,两广总督李侍尧暗示过他,只要他愿意把莫子布的一切和盘托出,作为朝廷监视莫子布的棋子,那么他就能得到一项所有人打破脑袋都想要的赏赐。

 抬旗!

 李侍尧承诺,只要林通听话,他一定会让林通直接抬到汉军镶黄旗中来。

 但现在,林通已经不想了。

 。。。。

 紫禁城,养心殿,乾隆难得没在他最爱,刚刚完工四年的万寿山清漪园享乐,而是回到了皇宫内城。

 与后视辫子戏中演的不一样,清代皇帝其实很少在紫禁城住,这地太压抑了,皇帝也不待见。

 所以满清皇帝要么在清漪园这样京郊三山五园,要么就去承德的避暑山庄。

 这这就跟后世,有钱人绝对不会在cbd附近住那种几十层的高层建筑,而爱在城郊住半山大别墅一个道理。

 我乾隆年龄其实也不小了,八月就要满五十七岁,按一般人来说,过几年嗝屁是大概率的事情,他爹雍正就是五十八死的。

 不过这家伙生命力非常强悍,五十七岁的年纪,仍然看不出有多少衰老的迹象。

 盯着眼前由参赞大臣舒赫德,新任云贵总督鄂宁发回来的奏疏,乾隆气得全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