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162章 不可避免的战争(第2页)

 原来自从明瑞战死的消息传来之后,乾隆就立刻调动大军,准备第四次征讨。

 而且这次乾隆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他从李侍尧传回的消息中,已经基本摸清了贡榜王朝的习惯,也知道了东南亚发生的剧变。

 所以乾隆觉得,这一次自己是足够重视了,下定决心要把贡榜王朝给灭掉。

 同时,莫子布通过李诗尧的上书,哪怕是删减过的,依然深深刺伤了我乾隆的自尊心。

 他甚至命刘统勋,将前明万历皇帝攻打缅甸东吁王朝的所有资料整理给他看。

 结果乾隆发现,莫子布没说错,明廷虽然最后并未安排好西南的事,但明军对缅人确实是进行了吊打。

 钱是耗了不少,但战斗场场精彩,尽显了天朝上国的威风。

 而到了他这里,打了三次,还打成这样。

 一想到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都可以吊打缅甸,他自诩天下圣君却不行,心里就窝火的很。

 特别是明廷吊打缅人的主将之一刘綎刘大刀,最终战死在了萨尔浒之战中的。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按武力值来排的话,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八旗>明军>缅人>现在八旗。

 这...,乾隆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他必须要干掉缅人,至少不能让自己二十年整顿的八旗,还不如万历时期的明军吧。

 所以舒赫德和鄂宁发回来的奏疏,让乾隆万万不能接受且火冒三丈。

 奏疏中,舒赫德和鄂宁列举了征缅的困难,总结起来一共五条:

 一是战马、挽马等军用牲畜不足,按满兵一万、汉兵三万出兵规模算,战马、驭马需十万匹。

 云南地处边地,滇马个矮量也不多,急切之间很难凑齐。

 二是军粮不足,按四万兵、十万马算,单十个月就最少要四十万石粮食,但云南全省库存只有三十余万石,缺口

很大。

 嗯,这两家伙实际上还在遮掩,以云南官场的腐败程度来看,实际上有二十万石粮食在,那都是大小官员有良心了。

 所以虽然表面看只差了几万石粮食,但两人还是在粮食缺口上疯狂叫苦。

 三是云南到缅甸山高林密,军粮的转运难度非常大。

 四万大军和十余万骡马的吃食,在中原可能只需要二十万民夫就可以搞定。

 但在云南,鄂宁坦言,没有百万人是不可能的。

 这云南人力资源本就没有中原丰富,要在滇缅边境集中百万人的转运民夫,简直就是做梦。

 四是大军行进艰难,此外滇缅边境路况太差,清军的重武器很难运上去,缅军则以逸待劳,架好了大炮等着清军上去送。

 五是水土不服,前三次战事病死的跟战死的几乎一样多,减员太厉害,根本扛不住。

 嗯,这两家伙还没想到,第四次清缅战争,疾病就要给旗人大爷们狠狠地上一课了。

 如果从实际上来说,舒赫德和鄂宁算是非常称职的了,基本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